|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水的运动》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 D.蒸发、蒸腾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水循环。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图中水循环有陆地和海洋的共同参与,所以属于海陆间水循环。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根据图示:①为海洋的水汽输送到陆地,属于水汽输送环节。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能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是地表径流。图中⑤为地表径流。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回答下题。
小题1: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下渗
B.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小题2: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A.补充城市地下水
B.减缓城市内涝
C.缓解城市缺水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小题3:推广该类房屋,能获得综合效益最大的城市可能是?
A.拉萨
B.吐鲁番
C.北京
D.呼和浩特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利用屋顶收集雨水,直接影响了地表径流环节。因为,如果这部分雨水不被屋顶截留,首先会通过地表径流流走,在径流过程中,地表状况等因素才会影响蒸发和入渗。
小题2:利用屋顶收集雨水,收集的雨水用于城市建设当中,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缺水。雨水被截留,减少了入渗,所以会减少了地下水的补充,A错误。这部分雨水规模较小,在减缓城市内涝,提升居住环境质量等方面影响微弱,B、D答案错。
小题3:华北地区是中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原因之一是华北地区人口集中,生产生活耗水量大。在选项所给的四个城市中,北京处在华北,并且是首都,政治、文化中心,人口密度大且经济发达,缺水严重。其他三个城市处于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且人口密度小,生产生活需水量相对较少。所以,在选项所给的四个城市中,推广该类房屋,能获得综合效益最大的城市是北京 。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地图,此时一艘轮船正如图方向逆水航行。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6分)
(1)据图判断此时北印度洋海区的风向,解释该风向的成因。(6分)
(2)分析A地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4分)
(3)判断该季节索马里半岛东侧海域的洋流性质,并说明该洋流对索马里半岛沿海地区气候和海洋生物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此时北印度洋盛行西南风。 成因: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6分)。
(2) A地 (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 成因:该地受东北信风带的控制(或副高控制)(4分)。
(3)寒流。 对气候:降温减湿,加剧沿岸荒漠化;对海洋生物:上升补偿流,鱼饵丰富,渔业资源丰富(6分)
本题解析:
(1)印度洋北部洋流是季风洋流,船向西航行是逆水,说明洋流是顺时针方向流动,此时北印度洋盛行西南风。
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2)A地是阿拉伯半岛,该地受东北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3)索马里半岛沿海是季风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沿岸是寒流。 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加剧沿岸荒漠化。离岸风将表层海水吹走,底层冷海水上升补偿流,鱼饵丰富,利于海洋生物生长,渔业资源丰富。
考点:季风洋流的成因,洋流对沿岸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气候特征及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略图。
材料二:“丝绸之路”上三个重要城市的经济数据
| 指标 | 西安 | 兰州 | 乌鲁木齐 |
| 2011年末总人口(万人) | 791.8 | 323.3 | 249.4 |
|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 173.1 | 44.6 | 22.1 |
|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 1697 | 745 | 759 |
|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 1994 | 775 | 909 |
| 货物运输量(百万吨) | 392 | 89 | 165 |
| 货物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 125.8 | 18.8 | 90.3 |
| 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万人) | 68.5 | 29.3 | 13.1 |
| 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个) | 2866 | 422 | 249 |
参考答案:
(1)温带季风气候 大 地形 (6分)
(2)变小 跨秦岭,地形复杂 (4分)
(3)大 人类活动加剧水土流失(4分)
(4)①西安是我国西部的大城市,货物的重要集散地;②有铁路线经过,便于对外联系;③政策支持;(每点2分,共6分)
(5)影响:①有利于分散老城区人口;②促进区域平衡发展;③加强西安与咸阳之间的交流;(每点2分,共4分)
措施:①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加强区域交通联系;②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③充分利用科研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每点2分,共4分)
本题解析:
(1)图中渭河和汉水的分水岭为秦岭,是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图中西安位于秦岭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从图中可以看出,安康位于秦岭南部,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2)“引汉济渭”工程将汉水引入渭河,使得汉水下游径流量减少;该工程经过秦岭山地,地形复杂,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3)泾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使得其含沙量大于渭河;随着渭河流域人口增加,该区域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因而导致渭河含沙量逐渐增加。
(4)材料二显示西安人口总量大、三大产业产值增加快、货运量大、货物进出口总额高、人才众多、高新技术产业数量多,因此和丝绸之路上的其他地区相比,西安发展物流业具有更显著的优势,可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政策等方面加以总结。
(5)本题考查城市新区的功能和开发建设的措施。西咸新区建设有利于分散老城区人口,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加强两城之间的交流。开发建设的措施可从完善交通、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分析。
考点:河流水文特征影响因素、物流业区位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大陆冰川分布最广的地区是
A.格陵兰岛
B.亚欧大陆
C.北极地区
D.南极地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上的水。地球上冰川分布最多的地区为南极洲。
点评:知识性试题,容易题。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区域生态环境的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