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十)
A.东西走向 B.西北—东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南北走向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读图分析能力。
小题1:根据两图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湖泊为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
小题2:该山脉应位于青海湖东南侧的横断山区,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
小题3:该地区由于地势高,故热量不足,种植业只有分布于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2001—2005年广东省三个区域国内生产总值长率变化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信息反映:?
A.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比2004年少
B.2001—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在三个区域中最大
C.2001—2005年北部山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始终高于东西两翼
D.2001—2005年东西两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最小的是2001年
小题2:珠江三角洲2004年以后出现农民工需求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
A.城市化发展迅速
B.面临产业升级转型
C.高科技产业完全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
D.耕地锐减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信息反映:?
A.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比2004年少,不对。应该说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比2004年少,并不是国内生产总值比2004年少。
B.2001—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在三个区域中最大,不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最大的是北部山区(粤北地区)。
C.2001—2005年北部山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始终高于东西两翼,由图可知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D.2001—2005年东西两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最小的是2001年,不对。由图可知:2001—2005年东西两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最小的是2002年。
小题2:珠江三角洲2004年以后出现农民工需求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面临产业升级转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陆转移,但在这一阶段,高科技产业并未完全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地理统计图的判读与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不是一回事。(2)明确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河流①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流经地形区②是_________________。这个地形区的地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利枢纽③对④河下游的有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⑤是_________________工程,简析调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参考答案:(1)西北向东南?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调节径流变化,具有防洪、灌溉?;使河流含沙量减小,减少河床淤积;减少下游凌汛危害,遏制黄河断流现象。
(3)南水北调?属我国半湿润区,且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径流量小;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用水量大;污染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低)。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综合分析能力(黄土高原)。
(1)利用经纬网定向。结合经纬度判断②表示位于秦岭以北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由于流水侵蚀严重,故千沟万壑、地表破碎。
(2)水库蓄水后,能调节下游的河流流量,并使泥沙减少。
(3)⑤表示有丹江口水库调水北上,即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调水到华北地区,华北缺水主要从地表径流少和用水量大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风俗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节日习俗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
春节已有4千年历史,许多习俗在先秦时已出现。春节正值一年农事活动全部结束,人们祭祀神明,祈愿福佑。同时也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
清明节正值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同时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
中秋节起源于西周,当时人们在秋收之际,拜谢月神和土地神的庇护。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合家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腊八节源于先秦时,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
说出3项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传统民俗差异,并任选一项说明影响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8分)
参考答案:饮食:南米北面,气候;行:南船北马,河流(地形);民居:南方墙壁薄,北方厚(南方屋顶坡度大,北方屋顶坡度小),气候(降水,气温);娱乐活动:南方赛龙舟,北方跑旱船,河流(气候)(影响因素从河流、气候、地形三方面解释合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
(2)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由于地形、气候、河流的差异,导致饮食习惯,交通状况,居住条件,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北方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体现了其冬季寒冷,降水较少,河流少,地形平坦等特征。南方相反。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具有独
特的区位优势。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与深圳特区相比,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的独特优势有?
A.铁路、公路密集成网,交通便利
B.毗邻中亚,利于边境贸易
C.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D.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便宜
小题2:设立喀什经济特区的积极影响有
A.加快资源开发,维护民族团结
B.缓解当地人才匮乏局面
C.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D.建成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今后社会发展
参考答案:
小题1:BD
小题2:A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分析。
小题1:喀什位于新疆的边疆地区,故BD正确。
小题2:建设喀什经济特区主要体现我国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CD项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故选AB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