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十)
A.自然条件的改变 B.产业结构的变化 C.劳动力数量的大量增加 D.旅游业的发展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考查区域经济发展。
小题1:根据表格内容可知2000年以后,该地发展了乡镇企业,产业也转向了以加工业为主。所以该地区已进入工业化阶段。
小题2:根据表格内容可知2000年以后,由于该地区发展了淡水养殖及加工式为主的产业,导致了该乡面貌发生了变化。
小题3:根据题干“江南某省”,可知该乡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可以大力发展淡水养殖加工业。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说,华北地区的降水有“七下八上”的说法。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七下八上”的含义是指华北地区的降水多发生在
A.每天七、八点钟的时候
B.每月的七、八日前后
C.每年七月下旬和八月上旬
D.年降水量在700~800mm之间
小题2: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A.锋面的影响
B.台风的影响
C.受低压控制的结果
D.地形雨所致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
小题1: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我国东部的雨带移至东北、华北一带,形成华北地区的降水。
小题2:该雨带是来自南方的暖湿空气和北方的冷空气交汇而形成的。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东北平原不能大规模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制约因素主要是
A.光照不足
B.热量不足
C.水分不足
D.劳力不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水稻的生长习性是喜水热,而东北平原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所以成为东北平原不能大规模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故选B。
考点:农业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限制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的因素,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水稻的生长习性和东北平原地区的气候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在滇藏和川藏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材料二 川藏铁路走向规划建议方案中有“南线”和“北线”两条线路。其中,沿着318国道的为南线,它起于成都,经浦江、雅安、康定、理塘、左贡、波密、林芝到拉萨,全长1629千米,该线基本与“茶马古道”的川藏线南线一致。沿317国道的为北线,也与“茶马古道”的川藏线北线一致。
(1)(6分)318国道和川藏铁路线路的选线走向,为何与“茶马古道”线基本一致?
(2)(9分)“茶马互市”的做法对今天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
(3)(9分)分析建设川藏铁路比青藏铁路难度大的原因。
(4)(4分)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雅安,有“雨漏”之称,年降水量较多,解释其原因。
参考答案:
(1)居民点多,沿线经济条件较好;沿线地形条件相对好。(6分)
(2)各区域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匀;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要因地制宜,加强区域联系,做到优势互补。(9分)
(3)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等;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多滑坡和泥石流;相对高度大。(9分)
(4)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面某地区图,回答问题
小题1:M山地北坡终年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处于山地迎风坡,且沿岸有暖流经过
C.处于山地迎风坡,且沿岸有寒流经过
D.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小题2: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图中M山地位于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B.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小题3:图中夹在90°与100°经线之间的一段山脉的长度约为
A.950 千米
B.1000 千米
C.1300 千米
D.1500 千米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城市与地理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