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球》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7-03 06:07:45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 希腊首都雅典当地时间(东二区)2008年3月24日11时44分24秒,阳光(太阳炉)点燃了女祭司手中的火炬。回答1—3题。 1、阳光点燃女祭司手中的火炬时,北京时间为 [? ] A、23日5时44分24秒 B、23日17时44分24秒 C、24日5时44分24秒 D、24日17时44分24秒 2、点燃火炬的时间选择在雅典当地时间12点左右的主要原因是 [? ] A、太阳高度角大 B、天气晴朗 C、气温最高 D、风力很小 3、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昼长与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3月25日)最接近的是 [? ] A、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5月8日) B、奥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青岛的那天(7月24日) C、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熄灭的那天(8月24日) D、“神七”宇宙飞船发射那天(9月25日)
参考答案:1、D 2、A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图中的OA、OB为部分晨昏线,阴影所示地区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相邻两条经线地方时相差2小时。读图回答问题。(共10分)

 小题1: 图中甲在乙的??方向,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 小题2:说出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以及极夜现象出现的纬度范围。 ? 小题3: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的是(?) A.夏至日 B.冬至日 C.春分日 D.秋分日
| 小题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小题5: 假设线段OB与经线夹角增大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简述这一天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参考答案: 小题1:西北方向?乙 (2分) 小题2: 正午太阳高度从20°N向南北两侧降低;?极夜:70°S及其以南的地区。(2分)? 小题3: A?(2分)? 小题4:20°N,60°E? 16时?(2分)? 小题5: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且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断。 小题1:利用基本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判断。自转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故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 小题2:阴影所示地区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判断两条经线其一为180°经线,其二为0时;结合晨昏线的分布判断O点所在经线为0时,A点所在经线为180°经线,则图示晨昏线OA、OB以下部分为夜半球,则此日晨昏线与70°N纬线相切,70°N及以北出现极昼,故太阳直射点位于20°N,故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为:自20°N向南北两侧递减;70°S及以南地区出现极夜。 小题3: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20°N,较接近夏至日(太阳直射23.5°N)。 小题4: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位置即12时所在的经线。根据A点所在经线为180°,相邻两条经线地方时相差2小时,即经度30°,故O点所在经度为120°W,时间为0时,故计算12时经线为60°E;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较60°E时间早4小时,故为16时; 小题5:若线段OB与经线夹角增大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即为23.5°,则太阳直射点为23.5°N,故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且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2.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①、②分别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E.金星和火星 F.水星和金星 G.火星和金星 H.海王星和冥王星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行星的公转轨道位置判断,①为火星,只有稀薄的大气,而②为金星具有致密的大气层,保温效应太强,导致了气温高。而只有地球具有适宜的大气层。 2.见上题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系及读图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及原因分析,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注意知识迁移运用。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为四地白昼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周年变化图。读图完成问题。
1.对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排序,正确的是2.④地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3.若③地位于南半球,则6月22日前后该地日落的地方时约是 A.纬度从高到低是①、②、③、④ B.位置从南到北是①、②、③、④ C.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是④、③、②、① D.夏至日昼长由长到短是④、③、②、① E.16.5° F.20° G.23.5° H.50° I.15时 G.16时30分 19时30分 21时
参考答案:1. C 2. A 3.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判断。 1.根据图示四地的昼长变化幅度:昼长变化幅度越大,纬度越高,故四地纬度从高到低依次为④③②①,故C项正确。 2.根据④地的昼长变化幅度达24小时,故判断④位于极圈以内,故当地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而当地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冬至日(南极圈内)或夏至日(北极圈内);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为40°,即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0°,计算当地纬度为73.5°;则④地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16.5°; 3.根据③地昼长变化幅度为6小时,故一年中昼长最长应为15小时,而最短为9小时,若③位于南半球,则6月22日前后,当地的昼长达到最短即9小时,则计算日落时间为16时30分。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北半球使用的远程火炮,在校正瞄准仪时应使炮弹的落点 A.向前偏一点 B.向后偏一点 C.向右偏一点 D.向左偏一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由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瞄准仪应略向左偏。故选 D项。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