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城市与地理环境》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九)
2019-07-03 06:23:50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阅读图甲、图乙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北京市地形、水系示意图甲
 两轴—两带—多中心模式图乙 北京日前公布了由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参与进行的《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该研究提出,北京将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模式形成城市空间新格局(见图乙)。“两轴”即北京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沿线构成的十字轴,是北京的精髓;“东部发展带”是未来城市产业与人口布局扩展的主要地带;“西部生态带”则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调整改造,适度发展地带。“多中心”是指在市区范围内建设不同的功能区,分别承担不同的城市功能,并在区域范围内的“两带”上建设几个适合50万人口居住、就业的新型城市,以提高城市的服务效率和分散交通压力,缓解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多的压力。 (1)根据下表中的北京多年平均气温、降水资料,描述北京的气温和降水的主要特征。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平均气温(℃)
| -4.3
| -1.9
| 5.1
| 13.6
| 20.0
| 24.2
| 降水量(mm)
| 2.6
| 5.9
| 9.0
| 26.4
| 28.7
| 70.7
| 月份
| 7
| 8
| 9
| 10
| 11
| 12
| 平均气温(℃)
| 25.9
| 26.4
| 16.9
| 12.7
| 4.3
| -2.2
| 降水量(mm)
| 175.6
| 182.2
| 46.7
| 18.8
| 6.0
| 2.3
| (2)水资源短缺是北京城市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建设节水型城市成为北京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其主要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②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 ③在山区修建大型蓄水工程? ④适度提高北京市居民生活用水的水价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3)结合图甲提供的信息,试分析将西部定为北京生态环境带的主要原因及意义。 (4)根据图甲、图乙说明东部发展带未来重点发展的主要产业部门,并分析发展这些产业的有利条件。 (5)预计到2008年,北京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1 550万。简述市区人口和工业过于集中所引起的城市环境问题,并根据所给材料归纳说明缓解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
2、单选题 ? 读美国城市人口密度依时间先后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图(a、b、c小写表示先后不同时期),回答1—2题。
 1、下列哪个名词适合用来描述人口密度的时空差异 [? ] A、工业化 B、区域专业化 C、农业机械化 D、城市化 2、关于c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c时期是城市化的快速增长时期 B、引起c时期变化的原因是交通通达性差 C、c时期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市中心 D、c时期可能出现的现象是逆城市化现象
3、单选题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集中体现了 [? ] A、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B、人地协调的指导思想 C、以皇权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D、以自然为核心的指导思想
4、单选题 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的过程。读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引发图中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环境因素 C.政治因素 D.文化因素
|
小题2:下列关于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的发展使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变大
B.城市化过程促使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广泛渗透
C.城市化的推进使某一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逐步向人工生态系统转变
D.城市化过程使劳动力从第二产业向第一、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
5、综合题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
?
| 1800年
| 1850年
| 1890年
| 1920年
|
英国
| 21
| 39
| 62
| 65
|
美国
| 4
| 12
| 35
| 51
|
材料二?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城市具有自身的特点(下图)。2006年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43.9%。从城市规模看,特大城市发展最快、中等城市次之,小城市发展缓慢。

(1)在城镇人口变化过程中,英、美比较,其各自特点体现在哪里? (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4分)
(3)指出我国城市化特点可能导致的城市化问题。(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