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小题。
1.30年间该地区:2.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E.大幅提高
F.略有提高
G.没有变化
H.略有下降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乡村人口增长了1000万,A错误;1950年城市人口为1500-1000=500万人,1980年城市人口为3000-2000=1000万人,B正确;总人口增长了1倍,C错误;乡村人口从1000万增长到2000万,增长了1倍,D错误。
2.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图中可以看出,195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00÷1500≈33.3%,198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000÷3000≈33.3%,说明没有变化。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提取有效信息,并掌握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志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是
①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②交通拥挤和住房困难
③有污染的工业布局不合理
④噪声污染和垃圾污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人口增加,家庭炉灶、工矿企业的废气、废料、汽车尾气等,都在不停地排放着各种有害物质,如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等有害物质,使城市空气污浊。城市中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随意排放流入江河,使江河水、地下水的水质变坏,造成水源污染。城市中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及建筑工地,是城市环境噪声的来源。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工厂企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如不及时处理,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近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范围、跨度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C.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
D.经济地区差异不断增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受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的影响,人口迁移的规模、范围和跨度越来越大。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历史名城城市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图中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叙述正确的是2.下列产业布局中,对该城市而言,不合理的是
A.丰富的矿产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B.交通运输的改善是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C.丰富的水能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D.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不大
E.甲—水泥厂
F.乙—钢铁厂
G.丙—果园
H.丁—印染厂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最初是河流交汇处,随着交通发展促进城市发展,B对;该城市不是矿产为中心的城市,A错;河流中下游,没有丰富不能资源;自然条件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D错。
2.该地为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水泥厂为大气污染工业,不能布局在上风向,也不能布局在城市中心附近,应布局在垂直风向的郊外,A对;乙在垂直同向的郊外,河流下游,靠近交通线,可以布局钢铁工业,B可以;丙地为丘陵布局果园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可以;印染厂为水污染工业,宜布局在河流下游郊外,D可以。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形成和发展、工业布局。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某地区三个时间段城市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城市最有可能是2.根据上图判断,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长江中下游某城市
B.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某城市
C.我国青藏高原上某城市
D.我国云贵高原上某城市
E.该城市建成区面积逐渐扩大
F.该城市已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G.该地区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H.该城市交通越来越便捷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地区农作物主要为水稻,有大面积的稻田,说明该地地势较为平坦,位于亚热带水田农业区。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根据图示:该地城市建成区面积逐渐扩大;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交通越来越便捷。图中未能体现逆城市化现象。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