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表1-6是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
?
| 广东省
| 北京市
| 上海市
| 海南省
| 全国
|
人口数量(万人)
| 8642
| 1382
| 1674
| 787
| 129533
|
增长幅度
| 37.5%
| 27.7%
| 25.5%
| 20%
| 11.63%
|
广东、北京等省市1990年7月1日以来人口增长远远超过全国水平,主要原因是(?)
A.医疗卫生条件好,人口死亡率低
B.生活水平高,人口出生率高
C.经济发展快,国内人口大量迁入务工、经商
D.坚持对外开放,外籍工人数量多
2、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口数量增长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
B.环境污染与人口数量多少呈正相关
C.人口增长对环境污染无足轻重
D.人口增长对环境恶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3、单选题 ? “PPE怪圈”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增长—环境(environment)退化”的恶性循环,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结合图示,完成1—2题。

1、生活贫困地区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外来人口迁入 ②生产力水平低下导致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
? ③接受教育机会少,缺乏计划生育的有关知识 ④社会保障不完善,多生子来防病养老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发展中国家走出“PPE怪圈”的可行性战略的关键是
[?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B、实施环境工程和颁布环境保护法规
C、合理规划自然资源利用的方向
D、人民自力更生,政府增加资金投入
4、单选题 36.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其中乡镇企业的发展发挥了很重要作用。下列叙述哪句是具概括性?
A.乡镇企业发展可积累资金,为城镇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B.乡镇企业发展直接或间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来机会
C.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转移和土地的转移
D.乡镇企业发展加速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5、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某地不同时间段城区范围变化及对应的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见下图)

(1)据材料分析,甲乙两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请说明理由。(6分)
(2)在该地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城市内部地域功能分区最明显的是哪个阶段?该地从阶段Ⅰ到阶段Ⅲ,城市发展的显著特点有哪些?(6分)
(3)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有(?)(2分)
A.各地都要发展大城市、城市群或城市带,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B.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展
C.减少小汽车的使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D.城市空间布局以环状结构为主,以节省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