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该图甲为“某日极点太阳照射投影图” ,图乙是“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甲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图中AD线表示晨昏线中的?线。
(2)此时A点的地方时为?点,该日B地的昼长为?小时。
(3)图甲所示日期地球处在图乙所示的?位置上(填数字),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
参考答案:(1)北、昏线(2分)?(2)18、6(2分)
(3)③、从南回归线往南、往北递减;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3分)
本题解析:(1)甲图的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故判断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图示顺着自转方向,经过AD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故判断为昏线。(2)图示A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故地方时为18时。图示B点的日落时间为15点,即当地下午为12:00----15:00,故昼长为6小时。(3)甲图的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结合乙图中的太阳直射点分布的纬度位置判断,①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夏至日;③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的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示的地球自转方向、晨昏线分布特征,进一步推算节气和时间问题计算,调用课本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等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某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以北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以南为温带地区,这点的地理以经纬度是
A.(180°,23.5°N)
B.(160°E,23.5°S)
C.(20°W,23.5°S)
D.(0°,23.5°N)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推断经度为160°E,以北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以南为温带地区推断纬度为23°26′S。正确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当帕米尔高原日出时间由最晚逐渐提早时,地球公转的线速度
[? ]
A.接近最快
B.接近最慢
C.由最快转慢
D.由最慢转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开始了奔月旅程。5天后抵达距离月球仅100公里的轨道环绕月球飞行,结合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发射“嫦娥二号”卫星时,地球大约位于公转示意图中的2.“嫦娥二号”卫星升空时,太阳直射点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E.在北半球并向北移
F.在南半球并向北移
G.在南半球并向南移
H.在北半球并向南移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
1.材料反映发射“嫦娥二号”卫星时为10月1日,故地球公转应位于秋分日附近,根据图示A位置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判断为冬至日,故确定秋分日为D位置。
2.发射“嫦娥二号”卫星时为10月1日,位于秋分日9月23日之后,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在赤道上
A.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无变化
B.全年昼夜长短基本无变化
C.地球自转偏向力最大
D.自转角速度、线速度都最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故赤道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不断变化,故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化,A错误;由于晨昏线始终经过地心与阳光相垂直,故晨昏线始终平分赤道,故赤道上始终昼长为12小时,B项正确;地转偏向力在赤道上最小,错误;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处处相等,D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低,但考点较多,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基本规律;②掌握晨昏线分布的一般规律,并结合晨昏线分布与赤道的关系判断赤道上的昼夜长短分布;③掌握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纬度的关系;④掌握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基本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