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形成喜马拉雅山的两大板块是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而形成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1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是
A.亚洲高压
B.夏威夷高压
C.阿留申低压
D.亚洲低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是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辽宁省气象台对“暖冬”制定的标准是:从前一年的12月到当年的2月,这3个月的平均气温高于30年的平均值0.5℃,就说明是暖冬,辽宁省近30年冬季的平均值为-7.7℃,据此判断下列各题。1.大连地区近三十年冬季的平均气温均2.“暖冬”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7.7℃
B.大于-7.7℃
C.小于-7.7℃
D.无法确定
E.果树病虫害减少
F.到东北旅游观光的人数增加
G.春装提前热卖
H.会使水稻种植的北界南移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气候变化及影响。
1.大连位于辽宁省的南部,故平均气温应较辽宁省的平均气温高。
2.暖冬则不利于冻死病虫害,A错误。东北地区的旅游特色即冰雪,故暖冬不利于东北旅游活动,B错误。暖冬故气温回升快,故C正确。气温较高,故水稻种植北界应向高纬即北移,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10年10月1日北京时间18时59分,我国“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据此回答问题1.“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升空过程中,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2.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正确是
A.平流层 、对流层 、高层大气
B.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
C.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
D.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E.地球自转周期是一个恒星日
F.地球自转周期是一个太阳日
G.从北极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
H.地球上任何一点的线速度都相等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分层的依据: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表解大气的垂直分层:
图示
分层
主要特点
与人类的关系

气温/℃
?高度/㎞
?

高层大气
?
有若干电离层
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影响无线电通信
?
平流层
?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以平流运动为主
?
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
?
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以对流运动为主
天气现象复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2.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特征。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逆时针);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也是自西向东自转(顺时针);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叫做1个恒星日;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同,为15度每小时(南北两极除外),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地球的自转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小题1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状况,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特点。小题2考查地球自转的特征,学生还要掌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亚洲大陆与太平洋因热力作用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有关甲、乙、丙、丁四地之间气压高低与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2.下列地理现象与图示季节相符的是
A.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B.甲地气压高于丙地
C.甲、丙之间气流下沉
D.丙、丁之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E.塔里木河出现断流
F.长江处在汛期
G.北京昼短夜长
H.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越往高空气压越低,故甲乙的气压低于丙丁的。且结合高空等压面的弯曲判断,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故确定甲处为高压,乙处为低压,而近地面的气压分布与高空相反,故A项正确。
2.图示陆地近地面的气压低于海洋,故判断陆地近地面的气温较海洋高,判断为北半球的夏季,故塔里木河为汛期,长江流域受季风气候影响,此时降水丰富,为汛期,B正确;北京此时昼长夜短;C错误;地球公转经过远日点附近,故公转速度较慢,D错误。
考点:本题考点等压面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就是理清热力环流中气压分布的两条基本规律,并清楚不同季节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