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地理高频试题、高中地理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地球与地图 地球 地图: 地图的基本知识 等值线图 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宇宙探测 人类认识的宇宙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内力作用与地貌 大气的热状况 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 全球气压带 常见的天气系统 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大气的圈层结构 水的运动 陆地上水体 世界洋流分布 水资源利用 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 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自然带 自然对人类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 全球气候变化 资源对人类生存: 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自然灾害发生 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 人口性别 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的区位因素 地域文化 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工业生产 工业区位因素 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交通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线路 交通运输布局 城市交通的特点 商业中心和国际贸易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工业化 区域农业生产 人类与地理环境 人地关系思想 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环境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荒漠化的防治 水土流失的治理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 世界分区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区域差异 东部季风区 国土整治 选修部分 宇宙与地球 太阳系和地月系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开发 海洋权益 旅游地理 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观的欣赏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文化景观 文明旅游 城乡规划 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与环境 主要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防灾与减灾 环境保护 资源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问题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 环境与发展问题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3S技术综合应用 地图与遥感 综合专题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2019-12-19 07:42:52 【

1、综合题  下图是中国某次赴南极科学考察的航线,此次中国南极科考队仍乘“雪龙号”船于某年11月20日在上海港起航出发,完成南极科考任务后,于次年3月20日返回上海港。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此时期赴南极科考较为理想,请你至少从方面说明其原因。(6分)
图中航线1、2分别表示此次科考的往返航线,“雪龙号”在航行到澳大利亚西海岸时,队员们在船上瞭望澳大利亚,会看到沙漠逼近海岸,这是为什么?(4分)
当“雪龙号”在澳大利亚佛里曼特尔港(南纬31度,东经116度)停泊时,该地天气牲如何?原因是?(6分)
穿过令人生畏的西风带继续南行,渐渐地冰山了,南极企鹅也在向我们招手,可南极的风婆婆欢迎我们吗?为什么?(6分)
目前,每年到南极地区的游客已达2万多人。你认为在南极地区是否适合发展旅游业?请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1)因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期赴南极考察:一是可利用南极地区的极昼期和温暖期;二是可避开南极烈风与臭氧空洞最严重的季节。
(2)这里常年受副高和信风控制,东南信风是离陆风,在加上西澳大利亚寒流的经过,降温减湿,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
(3)炎热干燥,此季节地中海气候正值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
(4)不欢迎,因为极地东风是离陆风,无论在南极的任何地区登陆,遇上强风都是强力阻挡的顶风,南极大陆是冰雪覆盖的大陆,极地东风从大陆冰盖上流下来,阻力很小,更加剧风力。
(5)言之有理既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图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1分)

(1)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能源资源主要是:甲??,乙?,将两区域连接在一起的大型工程是?,这一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能源的跨区域?。(5分)
(2)两个区域内相同的经济作物是?。(1分)
(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分析两区域各自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2分);?
(4)乙区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解决该问题的措施有哪些?(至少2条)。(3分)



参考答案:(1)石油、天然气?核能?西气东输?调配 (5分)
(2)棉花(1分)
(3)铁路?海运(2分)
(4)大气污染和水污染?(1分)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1分)
治理污染,营造绿色空间(1分)


本题解析:(1)我国西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东南沿海常规能源短缺,发展核能。将西部能源输往东部的工程是西气东输。(2)西北地区和长江流域的农作物都种植棉花。(3)运输量大的交通方式有铁路和海运。(4)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东部地区主要是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从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清洁能源的使用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西部地区沙化面积超过1?600万公顷,占全国的9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A.西部地区草原面积广阔
B.西部地区毁林开荒严重
C.西部地区水蚀严重
D.西部地区鼠害严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西部崎岖荒漠化的原因。主要原因是认为破坏植被造成的。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2006年12月26日晚8时26分至40分,台湾岛西南海域(北纬21.9度,东经120.6度)发生发生7.2、6.7级地震。多条国际海底通信光缆中断,附近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和地区性通信受到严重影响。完成下14-16小题:

小题1:图城市中,感觉震感最强烈的是(不考虑其他因素)
A.台北
B.广州
C.香港
D.厦门

小题2:台湾岛西南海域发生强烈地震时,台北与福州比较
A.台北的自转线速度较慢
B.福州的白昼较短
C.台北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D.福州自转角速度较快
小题3:台湾的这次地震一起世界电脑硬件内存价格的上涨,许多国家的通讯受到严重影响。这一现象会
A.促使国际间对防止自然灾害发生的协作
B.放慢国际间各种国际联系的进程
C.促进各国的独立发展意识
D.严重影响台湾电子产品行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沪宁杭工业区,南接珠三角洲工业区,西连内陆,腹地宽广,辐射范围大。
材料二 海峡西岸经济区示意图(图13);某区域图(图14);福建省城市、交通线的分布图(图15)。

(1)简述福建省城市、交通线的分布特点。(3分)
(2)福建省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1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缓解供电紧张状况的主要途径是 ?。(2分)
(3)分析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的区位条件。(4分)


参考答案:
(1)城市主要沿海、沿河分布,交通线沿河谷延伸 3分
(2)水土流失 1分 积极开发水能、风能。2分
(3)①与港澳台临近,著名的侨乡,便于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②北承长江三角洲,南连珠三角,利于两岸三地的经贸合作 ;③交通便利,拥有福州、厦门等众多良港和铁路等立体交通格局;④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⑤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价低。(4分,每点1分,答对4点给满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福建省城市、交通线的分布特点。从位置,交通分析。
(2)根据地形,气候及人为因素分析福建省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当地资源优势,缓解供电紧张状况的主要途径是“开源,节流”。
(3)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的区位条件从位置,交通,政策,劳动力土地,侨乡,区域互补性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地图》试题预..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