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前期,在大陆的台资企业以制鞋、灯饰、家具等为主;而中期则以计算机外设部件为主,成为主导投资产业。2000年,台资企业多项产品产销量名列世界前茅,如电源供应器、彩色显示器、主机板、键盘、扫描仪等产销量均居世界前三位。2000年以来,开始将笔记本计算机和集成电路等产业转移至大陆。
材料二 台湾省对大陆投资地区分布变化表。

(1)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对台湾岛生活、生产危害最大的两种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请分析原因。
(2)台湾岛每年的水资源总量约641亿立方米,而能利用到的总水量约只有207亿立方米,仅占总水资源的三分之一。试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归纳台湾在大陆投资的变化特点。
(4)促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会对台湾经济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1)台风、地震 因为台湾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台湾岛距西北太平洋台风源地近,受台风影响频繁、危害大。
(2)台湾岛属季风气候,流量季节变化大;岛内多山地,河床坡度大,流速快,水资源利用率低。
(3)从产业部门上看,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转变;从投资地域上看,由福建沿海、珠江三角洲等地转向长江三角洲。
(4)可以带来大量的经济收入,促进相关产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第(1)题结合所学的有关台湾的区域地理知识可知,台湾地处太平洋西岸,属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同时也距西北太平洋台风源地近,受台风影响频繁、危害大。第(2)题台湾的水资源总大与其气候类型有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距太平洋近,降水总量大。但季风的季节性与不稳定性,造成了台湾的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加之岛内山地多,坡度大,河川径流的流速快,造成水资源的利用率低。第(3)题从给定的材料与相关图表可以看出台湾在大陆投资的变化特点:一、从产业部门上看,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转变;二、从投资地域上看,由福建沿海、珠江三角洲等地转向长江三角洲。第(4)题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可以在增加其经济收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点评:本题以台湾在大陆的投资产业与地域分布的变化,考查台湾的自然地理特征与产业转移的趋势及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给台湾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试题的时代性特征明显,难度不是太大,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我国北煤南运图”,回答10~11题。

10.为减轻原煤运输系统的压力,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①新修大秦线?②新修神黄线?
③建坑口火电站?④铺设管道,进行管道运输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1.煤炭输入地之所以要大量运入煤炭的原因是:
①东部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
②煤炭作为燃料,价格比核电、水电便宜
③东部经济发达,对常规能源需求量大?
④东部人口密度大,冬季要用煤作燃料取暖,需求量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
小题1:为缓解煤炭外运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采取的措施:一是建坑口电站,变煤炭为
电力输出;二是加强铁路建设,新建运煤专线铁路—神黄线,故选B项。
小题2:主要的煤炭输入地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能源的需求量大,
但本地区的常规能源不足,故需要大量运入煤炭。故选A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甲、乙两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简述甲区域东南部夏季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3分)
(2)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3分)
(3)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为了证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你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4分)
(4)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说明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地表岩石破碎;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气温高,多冰雪融水。
(2)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
(3)地形(山地、高原、平原的比重);地势(海拔高度);河流密度(不同河段的径流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答出4个方面即可)
(4)北部人烟稀少,远离消费市场;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工业区(或靠近能源消费地。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经纬度和陆地轮廓判断:甲为我国青藏地区。青藏高原东南部受夏季风和地形影响,降水较多。甲区域东南部夏季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地表岩石破碎;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气温高,多冰雪融水。
(2)根据图示判断: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是: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
(3)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为了证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应重点阅读图中地形;地势;河流密度;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4)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主要原因是北部人烟稀少,远离消费市场;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工业区。
点评: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4、多选题 下图是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据此回答问题。
1.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区配较差的区域是2.影响西南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
A.西北区
B.西南区
C.北方区
D.南方区
E.资源短缺
F.地表崎岖
G.市场狭小
H.交通不便
参考答案:1. BC
2. BD
本题解析:1.我国水资源分布为西北地区少,北方地区少,南方地区多,西南地区多;我国人口数量是南方地区多,北方地区多,西南及西北地区少;我国耕地分布为南方和北方地区多,西北西南地区少,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是南方北方地区发达,西北西南地区落后。由此判断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区配较差的区域北方地区和西南地区。所以本题选择BC选项。
2.我国西南地区水资源充足,但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及GDP比重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西南地区地表崎岖,交通不便。所以本题选择BD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川气东送(图甲)被列为继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新方案中的线路设有宜昌至濮阳支线,还有几条支线分别到达南京、重庆和四川的各城市。2010年该工程达到年输送天然气l20亿立方米,是我国又一条能源大动脉。

材料三:上图乙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目标图。?
(1)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中心城市,在长期的工业发展中已形成以汽车和摩托车制造为主的机械工业,简要分析其机械工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2)重庆市吸引IT产业转移会带来哪些有利影响?(3分)
(3)依据甲图说明川气东送(普光至上海)与西气东输主干道(轮南——上海)相比,有何优点。(3分)
参考答案:(1)近钢铁工业基地,原材料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市场需要量大;工业基础条件好;有较丰富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资源等(任四点给4分)
(2)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有利于与发达国家IT产业的分工与合作;有利于对汽车摩托车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等(任三点给3分)
(3)沿线地区经济较发达,市场需求量大;经过高原山区少,工程量小;运输线路较短。(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第一题注意从图中获取信息,紧扣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机械工业的特点进行分析。第二题应把握IT产业的特点,联系产业转移产生影响答题。第三题充分运用知识积累,结合图示信息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