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2019-12-19 08:02:57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下面的两幅图表示我国的人口密度与海拔高度和年降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读图回答6~7题。
 小题1:关于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 ②左图中的纵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纵坐标为人口密度 ③左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右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 ④左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小题2:关于图中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中A点可能位于青藏高原某地? ②图中E点可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 ③图中C点可能位于四川盆地? ④图中D点可能位于东北平原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海拔越高,人口密度越小,湿润地区人口密度大。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左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图中A点海拔接近4000米,可能为青藏高原地区;E点降水量小,应位于西北地区,可能为塔克拉玛干沙漠;C点海拔低,应位于东部沿海地区;D点降水量大,人口密度高,应位于南方沿海地区。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山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并完成1~2题。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山最可能位于 [? ] A.20°N附近? B.34°N附近 C.50°N附近 D.40°N附近 2.关于这座山气温垂直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1月气温垂直递减率比7月大? B.1月出现逆温现象 C.7月海拔低处的气温垂直递减率比高处大 D.该山顶有永久积雪
参考答案:1.B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010年2月20日凌晨开始,持续数小时的暴风雨猛烈袭击马德拉岛,这是马德拉岛自1993年以来遭受的最大的一次强暴风雨。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从全球性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此季节马德拉岛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 是?。(1分)此次暴风雨引发了? (1分)? (1分)等地质灾害,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导致图中甲处等温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 ? ? (1分), ? ? (1分)。 (3)欧洲大陆50°N附近地区自西向东植被的变化特点是? ?,(1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分)
参考答案: (1)受西风带影响(1分)?滑坡(1分)?泥石流 (1分) (2)海陆因素,洋流因素。 (2分) (3)出现由森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到草原(温带草原)的变化(1 分),?降水自西向东递减(水分条件差异)(1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暴风雨发生在2月20日,此时北半球是冬季。读图可以判断,马德拉岛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根据材料,这次暴风雨是1993年以来遭受的最大的一次强暴风雨。所以可能引发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读图分析,甲处位于中高纬度的大陆西岸,岩岸有暖流经过,温度比同纬度的海区高,导致甲海区的等温线向高纬地区凸出。所以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洋流因素。 (3)自西向东植被的变化是由沿海向内陆的植被分异规律,即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沿海地区降水多,植被是森林,随着降水自西向东递减,植被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所以出现由森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到草原(温带草原)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影响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光照 D.地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水分条件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是影响干湿度地带性分异的主导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反映的是 [? ] A、赤道向两极的纬度地域分异 B、沿海向内陆的经度地域分异 C、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