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从等压线图可知图中等压距为2百帕,依等值线分布一般规律,①为1010百帕、1022百帕<②<1024百帕,二者之间的差的范围是12-14百帕,最可能的是B 13百帕,B对。
【小题2】画出气压梯度力,依北半球右偏可知为西北风,A对;气流不可能由低压流向高压,BD错;方向不可能偏太多,不会是东北风,C错。
【小题3】从图中可知该高压为来自内陆的冷高压,说明此时为冬季。在此冷高压影响下,我国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是寒潮,A对;伏早、洪涝、台风都是我国夏季容量产生的灾害,BCD错。
考点:该题考查等压线、风向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地面辐射是平流层大气最直接.最主要的热源。
参考答案:错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而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其中有臭氧层,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高。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而不是平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某区域相关资料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B中①②③④能反映图A中甲地气候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乙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小题3】导致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下垫面
D.人类活动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A,根据经纬度判断是巴西,甲是热带雨林气候。根据图B判断,①是热带草原气候,②是热带雨林气候,③是热带季风气候,④是地中海气候。所以B对。
【小题2】读图,乙地位于巴西高原,由于海拔高,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属于稀树草原,A对,B、C、D错。
【小题3】结合前面分析,甲地在巴西高原,海拔高形成草原气候。乙地位于沿海平原,由于海拔低,和沿岸洋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所以主要因素是下垫面,C对。与太阳辐射关系不大,A错。两地的气压带、风带相同,B错。与人类活动无关,D错。
考点:不同区域气候类型、特征差异及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2009-1-2 23:48
(1)图中甲城位于________(南、北)半球,解读图中主要信息,阐述其理由。(10分)
(2)图中所示天气系统向正西过境甲城,描述过境时甲城的天气状况。(2分)
参考答案:
(1)南(2分)?①纬度由北向南递增;(2分)
②河口附近的沉积岛主要分布在河口南岸,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在北岸侵蚀严重,说明地转偏向力向左;(2分)
③海洋上等水温线自北向南递减;(2分)
④以低气压为中心的地区,大气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2分)
(2)气压降低,气温升高,云量增多,可能有降水过程。(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综合分析。
(1)根据图示等温线的分布,越往北温度越高,判断为南半球;纬度高低的分布;图示风向的向右偏;图示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南岸沉积作用明显;
(2)图示天气系统为低压,可能带来降水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根据下面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2014年07月23日,湖南高温热浪来袭,长沙30多个测温站点测得气温超40℃,大桥热开裂。这种酷热天气与上图中哪类天气系统的影响有关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读清远市2014年11月26日~12月4日天气预报图,判断该时段清远市天气变化主要受上图中哪类天气系统影响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7、8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天气。此时多高温天气。D正确。
【小题2】本次降水过程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风力小,符合暖锋过境特征。B正确。
考点:常见的天气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大气的热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