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十)
A.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 C.地壳运动 D.内外力共同作用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岩层构造,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D对。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A错。水库区,流水侵蚀为主,B错。水库区没有断层,C错。
【小题2】该地区地质构造主要是褶皱或断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C对。地貌形态是外力作用为主,冰川作用、流水作用都是外力作用,A、B错。地质构造形成与外力作用无关,D错。
考点:地质构造及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I、Ⅱ、Ⅲ三处岩石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
A.Ⅰ、Ⅱ、Ⅲ
B.Ⅰ、Ⅲ、Ⅱ
C.Ⅲ、Ⅰ、Ⅱ
D.Ⅱ、Ⅰ、Ⅲ
【小题2】左图与右图中岩石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Ⅰ一乙
B.Ⅱ一丁
C.Ⅲ一丙
D.Ⅳ一甲
【小题3】若左图中I岩层为隔水层,其他沉积岩层均为透水层,则最有可能存在地下水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可知I、Ⅱ、Ⅲ三处岩石中,Ⅰ、Ⅱ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应当为沉积岩,根据沉积岩的特点可知,埋藏越深,形成越早,所以Ⅰ的形成年代早于Ⅱ;Ⅲ处岩石应该是岩浆侵入岩层,冷却凝固形成,应当晚于Ⅰ、Ⅱ,故选项A正确。
【小题2】由左图可知Ⅰ、Ⅱ为沉积岩,Ⅲ为岩浆岩,Ⅳ应当为变质岩;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可知,右图中箭头“一进一出”(或者三进一出)的是岩浆,即图中的丁为岩浆;所以乙是岩浆岩,甲是变质岩,那么丙是沉积岩,故选项D正确。
【小题3】根据地质构造的一般特点可知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图中①、②、③处为向斜,由于图中只有I岩层为隔水层,其余沉积岩层均为透水层,所以②③处地下水仍然下渗到①处,所以该处最有可能存在地下水,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地壳物质循环、地质构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小题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的形成过程属( )
A.②
B.③
C.④
D.⑤
【小题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
A.Ⅰ——①
B.Ⅱ——③
C.Ⅲ——⑤
D.⑥——Ⅰ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首先要知道玉石属于大理岩,大理岩是典型变质岩,然后再根据题干提示及图中的提示判断图中箭头①表示固结成岩,箭头②表示沉积岩受高温熔融作用(重熔再生),箭头③表示熔岩冷却,箭头④表示熔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箭头⑤表示变质作用,箭头⑥表示变质岩受到外力作用。故D正确。
【小题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的化石环境为沉积环境,通过箭头①固结成岩作用完成。故A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图“M地—重庆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三个地形区都是大型盆地地形,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你断定M地位于重庆的 (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正北方向
【小题2】在下面四幅地貌景观中,M地形区及其附近不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纬度和重庆的位置分析,②地应是青藏高原地区,M地位于40°N以北,青藏高原北面的大型盆地是塔里木盆地。所以M地在重庆的西北,C对。
【小题2】A图中有角峰,是冰川侵蚀地貌,M地南北都有高大山脉,有冰川地貌。B是山前冲积扇地貌。C是新月形沙丘,属于风力沉积地貌,在塔里木盆地附近都能见到。D是喀斯特地貌,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形成的溶蚀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西南地区。D不常见,选D。
考点:地图上的方向,地貌类型及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大气的热状况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