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六)
A.① B.② C.③ D.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各地的气温差异。
【小题2】钢铁厂大气污染严重,①地所处方向风频较小,钢铁工业布局在此对城区的污染小。
考点:大气运动。工业区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读"亚洲季风示意图",回答:
(1)此时,地球运行到 (近或远)日点附近, 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 (是或不是)南极考察的好季节。
(2)A气压中心为
(3)B为 季风,C为 季风,B季风的成因主要是 。
参考答案:
(1)远 慢 不是
(2)亚洲低压
(3)西南 东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季风图中可知,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说明陆地为低气压海洋为高气压,故为夏季季风图,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远日点为7月初。公转速度较慢,极地科考时间应为该极地极昼期间,所以北半球的夏季不是南极考察的好季节。
(2)此季节亚欧大陆为低气压,名称为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
(3)B为南亚的夏季西南季风,C为东亚的夏季东南季风。
B处季风形成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二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即南亚的夏季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考点:考查季风的形成原因及风向。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示意某岛屿沿东西方向地形剖面图,表为该岛甲、乙两地1月和7月平均降水状况。完成题。

【小题1】该岛最可能位于
A.地中海
B.印度洋北部
C.太平洋赤道附近
D.西北大西洋
【小题2】形成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洋流 ④地形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图表的相关信息可知,该岛的1月东侧降水多,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7月西侧降水多,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再根据提供的几个选项来分析,只有印度洋北部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它的均不可能。
【小题2】结合上题的分析可以推断,该岛屿有可能是斯里兰卡岛,其东西两侧的降水差异主要是其处西南季风与东北季风的迎风坡的差异而造成的结果,故形成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与地形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点评:本组题关键是要求考生结合图表的相关信息与供选答案之间的关系,进行区域定位,确定图示区域有可能是位于印度洋北部的斯里兰卡岛,再结合所学的南亚的气候等相关知识来完成本组题,试题需要较强的区域定位与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试题属于中等偏难的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据此判断题。
1.若a、b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2.若a、b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甲>乙>丁>丙
D.乙>甲>丙>丁
E.甲→乙→丁→丙→甲
F.丁→丙→甲→乙→丁
G.乙→甲,丙→丁
H.乙→甲→丙→丁→乙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乙处等压面上凸,为高压,温度低,甲处等压面下凹,为低压,温度高,如此判断四地气压值的大小关系为甲>乙>丁>丙。
2.若a、b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乙→甲→丙→丁→乙。如下图所示: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气温对大气运动的影响。另外,学生还要掌握等压面的判读技巧。
【方法技巧】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1)根据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判断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进而确定近地面的冷热状况: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凸向低处的为低压(如A、E、F为高压,B、C、D为低压);在近地面,气压高处气温低(如A地),气压低处气温高(如B、C地)。
(2)结合气压的垂直分布规律判断不同地点的气压高低。
(3)确定空气流向,要注意高空与近地面风向与受力的差异。
(4)气压高、低是针对相同海拔高度不同位置相对而言的,因此在热力环流系统中“高气压”数值不一定大于“低气压”,气流并不总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太阳对地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