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八)
A.重庆地区主要为晴热少雨天气 B.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连绵 C.东北华北地区正值多雨季节 D.我国东南沿海多狂风暴雨恶劣天气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四条曲线的气压值相同(1000百帕),海拔高度不同。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低,气压越高。因此该地对应海平面气压为中间气压高,四围气压低,当地受高压控制。(也可从该等压面在中间位置向高空凸起,判断为高压)。M地位于北半球高压系统东侧,盛行偏北风。D正确。
【小题2】该高压系统控制长江流域时,形成伏旱天气,时间为7、8月间。此时我国锋面雨带位于华北、东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多台风活动。故B正确。
考点:高压系统、等压面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伦敦时间7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子在正北方时,太阳高度为63°;日落时伦敦时间为19时。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日志记录当天,该船航行在( )
A.北大西洋
B.南太平洋
C.北印度洋
D.南大西洋
【小题2】日志记录当天考察船经过的海域,当天的天气状况可能为( )
A.阴雨绵绵
B.晴朗少云
C.风急浪高
D.台风肆虐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一年中日出位置规律: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当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所以题中该日是春分,日出地方时为6时,由于此时伦敦时间7时,根据地方时计算可知该船位于15°W附近,即在大西洋上;由题可知该日桅杆的影子在北方,所以该船应该位于在北半球;故选项A正确。
【小题2】由题可知当桅杆的影子在正北方时,太阳高度为63°,即此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63°,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该地纬度在63°N附近,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风力小,不可能出现台风肆虐、风急浪高;由题中该日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桅杆的有影子可知,该日应该是晴天,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图A、图B为世界两大主要的雨林分布地区略图,图C、图D分别为图A、图B中M、N两地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
(1)比较M、N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植被破坏后对该地大气圈和水圈的不利影响。
(3)刚果盆地原始森林茂密,林木蓄积量大,但是伐木业极不发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差异:降水量M地小于N地。原因:M地干、湿两季(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N地降水年内分配均匀(或M地年降水量大于1 500 mm,分干湿两季;N地年降水量大于2 000 mm,降水年内分配均匀。)
原因:M地受赤道低气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N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径流量变率增大(或答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导致温差变大,降水量(或空气湿度)减小;导致大气碳氧平衡失调。
(3)四周地形崎岖(或答盆周多山地),陆路交通不便利;河流下游流速快(或海岸线平直),沿海无大型港口,水运交通不便;本地经济落后,市场狭窄(或木材需求量小)。
本题解析:
(1)从C、D两图可以看出,N、M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降水方面。从降水量和季节分配两方面来说明。因为两地的纬度位置不同,所受大气环流的影响不同。
(2)从热带雨林的功能方面来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植被破坏后雨林对气候、对水循环有利影响被破坏。
(3)可以借鉴评价资源的开发条件的知识来回答。包括地形、交通、市场等。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况。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根据下表,判断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最低月温为7月,故判断为南半球;最低月温在0°C以上,且雨热不同期,则判断为地中海气候。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存在,导致陆地上的日较差大于海洋上,故排除AB;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白天温度不会太高,夜晚天空多云,对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夜晚气温相对较高,故昼夜温差小,故选D。
考点:该题考查太阳辐射。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太阳对地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