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四)
A.水流平缓河道曲 B.水量丰富流速急 C.江水浑浊泥沙多 D.峡谷幽深猿声啼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西藏的面积相对是比较大的,不可能排第31位,可以排除A;上海的城市化水平和经济总量不可能排第24位,可以排除C和D。
小题2:长江干流②河段位于长江的中游,水流平缓河道曲。
小题3:根据长江干流流经省份的顺序甲省为云南省,地处低纬,可以生长热带经济作物,输出的最具优势的农产品是天然橡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长江主干流经的省份、自然和人文地理概况。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汽车产业是国家工业实力的综合体现。阅读下面图示,分析回答下列各题。(26分)
(1)近年,中外石油公司在我国各地竞相建立加油站。影响加油站布局的主要因素是。?(2分)
(2)读我国的汽车产业分布变化图,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区位因素变化情况。(4分)
(3)日本本田等三大汽车集团分别在黄埔、番禺、花都投资设厂,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4)以广州为中心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群有利于?。(4分)
(5)2009年,我国汽车生产销售同比分别增长48%和46%,全年汽车生产销售分别完成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居世界第一位。大力发展汽车工业,能促进相关工业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弊端。就此问题你认识到哪些?(8分)
参考答案:
(1)汽车流量(2分)
(2)由接近原料产地转变到接近市场、技术和资金较优的地区。(4分)
(3)市场广阔;绕过贸易壁垒;投资环境好(土地资金低;劳动力廉价;基础设施好;产业之间的协作好等)(8分)
(4)企业协作,减少运费,形成集聚效应,降低成本(4分)
(5)加剧城市交通的压力;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加剧石油能源的供需矛盾;修建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占地多。(8分)
本题解析:
(1)影响加油站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汽车流量大,加油站数量多。
(2)本题考查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80年代以前汽车工业主要布局在资源丰富地区,80年代以后主要布局在接近市场、技术和资金较优的地区。
(3)国外汽车企业在中国布局建厂的原因是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广阔;绕过贸易壁垒;投资环境好。
(4)本题考查工业集聚。以广州为中心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群有利于企业协作,减少运费,形成集聚效应,降低成本。
(5)汽车产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加剧城市交通的压力;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加剧石油能源的供需矛盾;修建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占地多。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以下相关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亚及我国“西气东输”二期工程示意图(图6)
材料二:2009年12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中亚,14日与土、哈、乌三国总统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仪式,共同打开“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启动阀门。“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起始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到达中国霍尔果斯,该天然气管道将与正在建设的“西气东输”二期管线相连,构成一条横贯东西的中国天然气“主动脉”。
(1)中亚图中A国是________,与我国的________(省区)相邻,中亚图中阿姆河是数字________所代表的河流,①、②两河皆注入________,两河的主要补给是________________,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数字③所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河,它是源自我国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2)中亚的植棉业具有世界意义,试分析当地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
(3)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中亚,尤其是南部平原地区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试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4)作为我国第一条源自境外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开通,不仅有利于国际间能源和经济合作,由于它与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相接构成一条横贯东西的中国天然气主动脉,惠及我国中西部、长三角、珠三角多个省市,必将对国内的能源利用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简单说明其影响的方面
参考答案:
(1)哈萨克斯坦?新疆?①?咸海?冰雪融水?气温?额尔齐斯河
(2)中亚地区气候干旱,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沙质土,透气性好,有灌溉水源
(3)一是开垦耕地,大量引水灌溉,引起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在表土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
二是大量引湖水灌溉,湖面缩小,咸水湖底出露部分所含的盐分
(4)①对于缓解国内尤其是东部地区能源资源紧张问题,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②可以改变过去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③缓解国内煤炭运输的压力
本题解析:
略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0分) 读图11,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哪些区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该地区现代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是什么?(4分)
(2)分析海陆分布、地形(提示:西部半岛中部有与海岸平行的山脉)和大气环流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答出两地的气候类型、特点及成因)。(10分)
(3)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判断依据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1)66°34′N及其以北地区(2分) 流水(2分)
(2)甲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1分),全年温和多雨(1分)?西临大西洋(1分),盛行西风(1分),(山脉走向与海岸平行,)位于山地迎风坡(1分),沿岸有暖流流经(1分)
乙地:温带大陆性气候(1分),降水相对少,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较大(1分)?地处背风坡(1分),东部海域面积小,海洋水汽较少(1分)
(3)主要分布在波的尼亚湾沿岸地区(2分)
理由:主要城市分布在海湾沿岸地区(2分);铁路和公路环绕海湾分布(2分);众多河流的下游,地形平坦、水源充足(2分)(任答两点)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欧洲北部地区。
(1)极圈以内才有极昼极夜现象;该地区主要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故降水较丰富,河流多,故判断主要的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
(2)甲位于中纬度的大陆西岸,由于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且位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影响,故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终年温和多雨;而乙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故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温年较差较大;
(3)结合图示公路、铁路、城市的主要分布位置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旅游资源的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