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A.M点昼长大于N点昼长 B.N点日出的地方时是4点 C.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D.M点的区时比N点的区时早12时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MN线为地球表面的一半圆弧说明MN相差1800。新年伊始为元旦,太阳直射南半球,如下图,M与N关于赤道对称,MN的纬度相等。
小题2:如下图,MN线为地球表面的一半圆弧说明MN相差1800。M点的地方时为8点说明昼长为8小时,与之相同纬度的南半球,N所在的纬线夜长为8小时,日出为4:00,B对。
小题3:如下图,MN线位于70°N纬线上,6月22日晨昏线与M点距离最近时M为正午,根据正午太阳高度=900-│当地地理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M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900- │70°-23°26′│=43°26′,B对;根据太阳直射点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子夜太阳高度)/2,可知子夜太阳高度=23°26′*2-43°26′=3°26′;N地为70°N,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极夜,太阳直射23°-23°26′S时N地出现极夜,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读12月22日太阳光照示意图(甲图)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乙图),完成下列要求。(8分)
(1)在甲图中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这一天,甲图中A、B两地先见到日出的是?;A、B、C三地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
(4)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乙图①②③④⑤中?的位置上;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向?(方向)移动。
(5)在五个点中,能够表示全球昼夜平分现象的有?。
参考答案:
(1)
(2)B地? C地
(3)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4)④?北
(5)①③⑤
本题解析:
第(1)题,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图示阴影表示夜半球。如下图所示:
第(2)题,这一天,甲图中A、B两地先见到日出的是B地,A、C两地时间比B地要晚;A、B、C三地白昼时间最长的是C地,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C地位于南半球,昼最长。
第(3)题,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第(4)题,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乙图④中的位置上;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第(5)题,在五个点中,能够表示全球昼夜平分现象的有①③⑤。因为①③⑤位于赤道上。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自然地理中地球运动基本规律的考查。另外本题还可考查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及产生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的含义等知识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
B.在南半球并向南移
C.在南半球并向北移
D.在北半球并向南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元旦为1月1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是
A.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太阳的东升西落
D.黄赤交角的存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透明又不发光的球体,太阳照到的一半是明亮的即白天,没有照到的一半则是黑暗的即夜晚,从而产生了昼夜现象,故A正确。地球不自转、太阳不东升西落地球地球上仍然有一半白天,一半黑夜,也会产生昼夜显现,B、C错误;地球公转产生了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存在与产生昼夜现象无关,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相关,D错。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 )
小题2: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证据的是? ( )
A.日月升落
B.极昼极夜
C.月相变化
D.四季转换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
小题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看到太阳东升西落。选择A项。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