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题《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2019-12-22 04:51:34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读“曹妃甸工业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A.硫酸厂 B.水泥厂 C.玻璃厂 D.钢铁厂
| 小题2:该工业生产模式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A.减少噪音 B.保持水土 C.减少污染 D.绿化环境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发展。 小题1:图示H厂以火电厂的废弃物和矿渣厂的废弃物发展生产,故判断为水泥厂。 小题2:图示反映该地区工厂生产实现废弃物的循环生产,故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利于环境保护。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理论。该理论假定只考虑运输因素,则工厂应建于运费最低的区位。图中M1表示原料地,M2表示燃料地,C表示消费地,P表示生产地,则P最可能
 A.宁夏的毛纺织 B.鞍山的棉纺织 C.北京中关村的“硅谷” D.湖南的湘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韦伯工业理论。根据图示:P靠近原料地,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 类型名称 典型工业部门 原料指向型工业 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 市场指向型工业 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 动力指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宁夏畜牧业发达,毛纺织的原料丰富。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图表示的工业基地分别是:甲是?、乙是 ?。(2分) (2)两工业基地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是丰富的??,便利的?, 广阔的 ??。(3分) (3)乙工业基地当前发展中遇到一些困难,你认为今后应该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才能重振雄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鲁尔区?辽中南工业基地(2)煤炭资源?交通运输?消费市场(3)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引进人才;消除污染,美化环境;增加资金投入,促进设备更新。(答出其中3点即可)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的重要地理事物可判断,甲图为德国鲁尔区,乙图为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2)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包括:丰富的煤炭资源、水资源、靠近铁矿;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结合辽中南工业区的基本概况总结,两地的共同区位优势为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和广阔的市场。(3)借鉴鲁尔区整治 的基本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对传统工业部门的改造;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科技;发展交通;整治环境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能根据图示的海陆轮廓、重要地理事物准确进行区域定位,并能结合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的基本概况比较分析,学会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应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答题的完整性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14为三家企业投资建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吸引它们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地投资办厂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A.原料、市场、劳动力 B.劳动力、市场、原料 C.劳动力、政策、原料 D.市场、政策、交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图1是典型的“二头在外”的模式,充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图2产品在中国 销售,是利用中国广阔的市场;图3生产的原料来自中国。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呼之欲出。在中国加入WTO、制造业全球基地初露端倪的大背景下,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及其与日韩产业转移的对接,成为更加迫切的现实。山东半岛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梯度错位”空间,发展国际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材料二:山东省、日本、韩国位置图(如图)
 (1)分析造成日韩产业向外转移的原因。(3分) (2)简析山东半岛成为日韩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优势。(4分) (3)简要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2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