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地理高频试题、高中地理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地球与地图 地球 地图: 地图的基本知识 等值线图 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宇宙探测 人类认识的宇宙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内力作用与地貌 大气的热状况 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 全球气压带 常见的天气系统 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大气的圈层结构 水的运动 陆地上水体 世界洋流分布 水资源利用 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 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自然带 自然对人类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 全球气候变化 资源对人类生存: 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自然灾害发生 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 人口性别 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的区位因素 地域文化 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工业生产 工业区位因素 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交通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线路 交通运输布局 城市交通的特点 商业中心和国际贸易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工业化 区域农业生产 人类与地理环境 人地关系思想 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环境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荒漠化的防治 水土流失的治理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 世界分区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区域差异 东部季风区 国土整治 选修部分 宇宙与地球 太阳系和地月系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开发 海洋权益 旅游地理 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观的欣赏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文化景观 文明旅游 城乡规划 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与环境 主要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防灾与减灾 环境保护 资源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问题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 环境与发展问题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3S技术综合应用 地图与遥感 综合专题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宇宙中的地球》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2019-12-22 05:01:24 【

1、单选题  该图是世界某地区一月等温线图,其中①是25℃等温线,②是20℃等温线,回答问题。
1.②等温线明显与海岸线平行的主要原因是2.①②两条等温线温度不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3.④⑤⑥⑦等温线都呈闭合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影响
B.洋流影响
C.降水影响
D.人类活动
E.太阳辐射
F.海陆分布
G.大气环流
H.地面状况
I.太阳辐射
G.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
地形


参考答案:1. B
2. A
3.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②处的西海岸是加纳利寒流流经的地区,所以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
2.①②两处的纬度位置明显不同,不同纬度气温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太阳辐射。
3.四处都是山地地形,所以等温线闭合。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影响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非洲南部地区的基本概况,并结合影响气温分布的一般因素分析。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该图是“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后回答问题。(7分)

⑴  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波,B表示_______波。(2分)
⑵  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F 表示________面,该面以上是         层,该面以下G物质的状态是___________。(3分)
⑶  C层的结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C层和E层的顶部,合称为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横  纵    
【小题2】古登堡        地幔(或下地幔)    固
【小题3】厚薄度不均(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岩石圈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横波快,故判断A是横波,B是纵波。
【小题2】F位于地下2900KM的深处,为分界地幔与地核的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以下的G表示外核。
【小题3】图示C层表示位于地表的地壳,其结构特征主要是其厚度分布不均。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都是由岩石组成的部分,表示岩石圈。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和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基本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2013年1月至2月世界七级以上地震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2.地震发生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
A.①处地震时太阳直射点南移
B.②处震级最高,震源最深
C.③处位于板块的张裂地带
D.④处地震时可能引发海啸
E.确定震中精确位置
F.测定地震震级和烈度
G.评估地震灾害损失
H.监测人员的伤亡情况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示地区发生地震时间是1-2月,发生在12月22之后,3月21日之前,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故答案A错误,图中震级最高的是②地区,7.8级,震源最深的是③地区130千米,故答案B错误,③处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属于碰撞边界,属于挤压消亡地带,,故答案C错误,④处位于海洋,地震时容易引起海啸,故答案选D。
2.地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系统处理、分析从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获得的信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提供决策信息。所以地震发生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分析遥感提供的震后数据,评估地震灾害损失,故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地壳运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理信息技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11年11月29日,杭州某地理考察团去山西进行实地考察,因太原降雪、机场封闭,飞机改飞呼和浩特机场降落。再结合图完成以下题。
1.考察团走出呼和浩特机场时,最有可能看到的景象是2.当考察团来到山西平遥古城时,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刺鼻味(有团员说比夏季严重)。产生这一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漫天大雪、能见度仅为5米
B.晴空万里、地上有积雪
C.道路两侧绿化林霜叶正红
D.绿草漫漫、牛羊遍地
E.燃煤取暖,SO2排放增加
F.冷锋过境,产生沙尘暴
G.降水过程,酸雨频率增大
H.旅游人口多,污水废气排放量大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考察团到达呼和浩特的时间是11月份,在当地不可能出现选项C D所述的景观,再结合题意,飞机因太原降雪、机场封闭,被迫改飞呼和浩特机场降落,说明它的能见度一定较好,不可能才5米,故排除选项A,选B
2.考察团来到山西平遥古城时,已经是隆冬季节,降水概率小,出现酸的雨的机率不大,正值当地人们燃煤取暖最强盛的季节,山西本来就是我国的煤炭大省,煤炭燃烧排放的SO2在这时进一步增加,故使大气中这种浓淡的的刺鼻味比夏季更重。故选A
考点:区域地理特征
点评:本题主要及到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试题属于中档性的基础题目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以下是显示从天北极俯视地球公转运动的两种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题

1.结合两图,当地球运行到左图远日点位置时,大致相当于右图中的2.当地球运动到右图位置时,全球的昼夜平分
A3.从几何关系上说,太阳直射点是太阳与地心连线在地面的交点,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的回归线上则哪个半球的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右图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的是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E.B位置? B
F.D位置?C
G.D位置? D.A、 D位置
H.A位置
I.B位置
G.C位置
D位置


参考答案:1. A
2. B
3.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当地球运动到远日点7月初时,接近夏至日A点。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本题考查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BD分别表示秋分日和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3.本题考查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C图表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城市化的过程和特..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