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A.纺织工业? B.机械制造 C.化学工业? D.农产品加工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轮廓可知,甲是海南岛,纬度低,热量丰富,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选择A项。
小题2:乙区域是塔里木盆地,有大量棉花种植,形成纺织工业;丰富的油气资源发展化学工业,也可对农产品加工。所以不适宜的工业项目是机械制造。选择B项。
小题3:甲是海南岛,是季风气候,降水变化大导致流量季节变化大;乙区域是塔里木盆地,河流的季节变化也大。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图l5为“我国某省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区域古长城受损毁的主要自然原因有_________ 。(2分)
(2)简述该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 。(4分)
(3)该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解决的措施主要有______ 。(6分)
参考答案:
(1)风沙侵蚀强;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2分)
(2)水资源短缺;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基础差;文化教育落后;人才缺乏(4分)
(3)水土流失(1分)实行计划生育;保护和恢复地表植被;解决农村生活能源短缺问题;实行小流域?治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12年6月25日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成功叩开了空间站时代的大门。目前我国的三大卫星发射基地是:西昌(约280N,102E)、酒泉(约400N,990E)、太原(约380N,1120E)。据此判断问题:
小题1:三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①酒泉、西昌分别在黄土高原、河西走廊
②太原、酒泉分别在黄土高原、河西走廊
③西昌、太原分别位于横断山脉、黄土高原
④西昌、酒泉共同位于四川盆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小题2:三地的气候相比较
①西昌气温的年较差最小?②酒泉的年降水量最少
③西昌的年雨日最少 ?④太原的气温年较差最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和气候。
小题1:结合三地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西昌位于横断山区,酒泉位于河西走廊,太原位于黄土高原。
小题2:西昌所处纬度最低,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故气温年较差较小;而年降水量最少的是酒泉;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酒泉。故选A项。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9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利枢纽Q对R河下游的有利影响有哪些?(3分)
(2)说出M地形区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3分)
(3)在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容易使图中A、B附近地区的土壤出现_________________问题。图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对流经该地区的河流可能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4分)
(4)近年来,C处附近的土地荒漠化进程加快,试分析该地区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点及其产生的人为原因。(4分)
(5)写出图中EF段铁路线的名称、分布特点及区位优势。(5分)
参考答案:(19分)
(1)调节径流变化,具有防洪、灌溉和发电的功能;使河流含沙量减小,减少河床淤积;减少下游凌汛危害,遏制黄河断流现象。(3分,任答三点)
(2)地貌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人为因素主要是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以及开矿等(3分)
(3)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大量引水灌溉,造成河流的中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化肥和农药使河流遭受污染;过度放牧和垦殖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使河流泥沙含量增加。(4分)
(4)呈点、线状分布,面积小而分散,邻近城镇或工矿开发区;由于在开采矿产(煤炭)以及城镇和道路基本建设过程中,破坏地表植被、污染水源及弃土弃渣等造成的。(4分)
(5)包兰线?铁路线基本上沿着河流(黄河)谷地行进(分布)。地势低平,工程量小,筑路费用低;沿线地区农牧业和工矿业较发达、城市数量较多、人口相对密集,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5分)
本题解析:
第(1)题,根据地理位置可知,Q是位于黄河中下游的小浪底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可从调节径流,防洪,灌溉,发电,泥沙淤积等方面结合区域地理环境分析。
第(2)题,结合图示的河流轮廓特征判断,M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故地表千沟万壑,地形起伏大,主要的人为原因可从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农业生产等方面分析形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第(3)题,图示A、B表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为主要的灌溉农业区,故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由于灌溉农业大量引用黄河水可能导致河流水量减少,并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河流水体富营养化危害;且不合理的农牧业生产可能加重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则导致河流含沙量加大。
第(4)题,图示C地区位于黄河以南,该地区煤炭、铁资源丰富,在开采矿产(煤炭)以及城镇和道路基本建设过程中,破坏地表植被、污染水源及弃土弃渣等造成该地区植被破坏,出现点、线状荒漠化现象,面积小且分散。
第(5)题,图中EF为包兰线,主要沿河谷分布。其优势区位从地势、工程量、施工难易度,沿途区位条件,民族关系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地理概况,结合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和交通线路进行综合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学会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有关东部季风区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形较平坦,海拔均在500米以下
B.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大都在400毫米以上
C.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D.河流均为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大都在400毫米以上;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河流均为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东部季风区包含黄土高原等地,某些地区海拔超过500米。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交通运输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