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31.ON,103.4E)发生震级为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万亿元。完成问题1.这次特大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是2.特大地震发生时,下面的区时正确的是:3.特大地震发生的这一天,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
B.太平洋板向亚欧扳块俯冲
C.亚欧块块的张裂运动
D.太平洋板的张裂运动
E.70°E为2008年5月12日10时28分
F.东京(东九区)为2008年5月12曰13时28分
G.纽约时间(西五区)为2008年5月12日l时28分
H.本初子午线为2008年5月12日15时28分
I.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G.北京与福州比较,北京白昼时间比福州长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
广州、福州、北京三地的自转角速度不同
参考答案:1. A
2. C
3. B
本题解析:本题以时政热点为切入点,考查板块分布、时间问题计算和地球运动相关内容的综合分析。
1.汶川位于横断山区的边缘,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而形成地震。
2.根据北京时间120°E时间为5月12日14时28分,计算其他各地的地方时和区时即可。
3.该日为5月1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故北半球昼长液短,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图为世界地图中陆地上的一段纬线,据图判断下题。
1.下列符合甲地区特点的叙述是2.下列说法符合该图所示地区的是
A.该地区为温带草原景观
B.该地区主要为平原地形
C.该地区日照强烈,气温较低
D.该地区有狮子、大象等野生动物
E.该地区中甲、乙、丙三地地势逐渐降低。
F.该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G.该地区地势高,河流主要流入北冰洋
H.该地区石油资源特别丰富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地理区域定位。根据该陆地的纬度(80°E----120°E),则一定位于北半球(30°N)。判断甲地为青藏高原。图示地区表示我国南方的长江流域。故A正确。B项该地受季风环流影响。错误。C项该地区的河流多注入太平洋和印度洋。错误。D项长江流域没有大型油田。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3、填空题 读以下材料和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示意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10分)
材料: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为5.0千米。

(1)地震波分纵波和横波,图中字母表示地震波横波曲线的是____,其传播特点是_________。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深度大约是________处。
(2)图中字母M、N线表示的是________,其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M、N之间的圈层叫做________。
(3)此次云南地震的震源位于右图中的________界面以上,所属的圈层是______,其主要由_____组成。
参考答案:(10分,每空1分)
(1)B 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 2900千米
(2)不连续面 古登堡界面 莫霍界面 地幔
(3)N界面以上 地壳 岩石
本题解析:
(1)地震波分纵波和横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B曲线是横波。由图示可知:AB曲线增速最快的是地下400-2900km,到了2900km横波消失。
(2)MN线是地震波速变化较大的面,称不连续面;M是古登堡面,N是莫霍面;以MN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N以上是地壳,MN之间是地幔,M以下是地核。
(3)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5km,云南地震,震源深度为5.0千米,发生在地壳层,在N界面以上;地壳层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
考点: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关于地壳结构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 ②上层含镁铁成分较多,下层含硅铝层成分较多③硅镁层厚薄不均,且连续分布 ④硅铝层厚薄不均,且不连续分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结构。组合选择题可结合排除法。大陆地壳较厚,而大洋地壳较薄,①错误;地壳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②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世界某地的等高线分布图(单位:m),三角形代表山峰,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若晨昏线过cd两点,此时d的地方时为6:20,则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c与e山峰的直线距离约为150千米
B.从a到b的地势变化是先升高后降低
C.地球位于近日点时,c地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
D.图中ab之间的地势起伏较bd之间地势起伏小
E.亚欧大陆的等温线向北凸出
F.今天与昨天范围之比为1:11
G.武汉商场正值凉鞋销售的旺季
H.好望角海滨迎来旅游的旺季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1.图中c与e地的纬度间隔约为1°,所以直线距离约为110km;从a到b的地势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地球位于近日点时,c地气候特征是温和湿润;图中bd经过等高线条数多,所以图中ab之间的地势起伏较bd之间地势起伏小。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若晨昏线过cd两点,此时d的地方时为6:20,则为晨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亚欧大陆的等温线向南凸出;180°的地方时约为4时,新旧日期比约为1:5;好望角为夏季,海滨迎来旅游的旺季。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