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六)
A.甲处峰林为内力挤压形成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为断层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喀斯特地貌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一带。代表性的景观有桂林山水、路南石林。故选C。
【小题2】甲处峰林、乙处沟谷都是喀斯特地貌的表现,属于外力地貌。丙处有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所以丙为断层,丁处是向斜山。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质作用、地质构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面景观图,回答18—19题。
小题1:关于形成①~④地景观的地质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①景观中的奇峰怪石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B.②景观中的地貌为风积地貌
C.③景观为早期受岩浆侵入影响变质的岩层,后抬升至地面形成
D.④景观为壮观的大峡谷,由岩层断裂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小题2: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A.大西洋逐渐加宽
B.夏威夷群岛的形成
C.广西桂林石灰岩洞的形成
D.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关于景观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景观河床尚未受到侵蚀
B.该图若是北半球的河流,河流中有沙金,淘金处应在a地
C.该图若是北半球的河流,河流中有沙金,淘金处应在b地
D.该图若是南半球的河流,河流中有沙金,淘金处应在a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2013年11月20日开始,日本西之岛东南的海底火山发生强烈喷发,形成一座“新岛屿”,图甲为“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图乙为“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各题。
【小题1】这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图甲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图乙中序号与这片“新岛屿”的形成过程对应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甲中丙是地壳,乙是地幔,丁是软流层,甲是地核,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故这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软流层丁.故选:D.
【小题2】读图乙可知,根据岩石的转化关系分析,沉积物形成的是沉积岩。沉积岩在变质作用条件下形成变质岩,变质岩与沉积岩可以相互转化,所以③是变质作用。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形成沉积物,②是外力作用。变质岩在高温下熔化形成岩浆,④是高温熔化,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①是冷凝作用,箭头指向是岩浆岩。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是岩浆冷凝形成,所以A对。B、C、D错。
故选D;A。
考点:岩浆的来源地和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
点评: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目,地球上三大岩石物质循环是一个重点难点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中关于图中地形及成因判断正确的是(?)
A.B处为向斜山,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
B.A处是背斜谷,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
C.A处是背斜谷,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
D.A处是向斜,B处是背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形态上看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这道题图中A处的岩层结构是向上拱起的,为背斜。若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判断,背斜中心部分的岩层较老,两侧的岩层较新。B处为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A处,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岩层容易破碎,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B处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背斜谷、向斜山的成因为外力作用,而背斜、向斜的成因为内力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另外学生还得掌握背斜谷、向斜山的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热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