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八)
A.流水侵蚀强度与坡度呈正相关 B.流水侵蚀强度与坡度呈负相关 C.山麓地带坡度较小.城面流水的侵蚀作用量为明显 D.坡度40时.坡面流水侵蚀量为严重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问题。
【小题1】从描述中可知为喀斯特地貌,它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小题1】由示意图可知,40°左右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本题难度:一般
2、多选题 读图,回答1~2题。
1 .图中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地壳断裂下沉
D.地壳断裂抬升
2.甲类岩石中可能含有
[?]
A.银矿
B.铜矿
C.煤层
D.生物化石
参考答案:1.BC
2.A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两图中,图甲为北半球大洋东部某岛屿示意图,岛屿上广泛分布着温带落叶阔叶林;图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甲图中矿床的岩石应属于乙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关于该岛屿自然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处谷地的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B.该岛屿气候受寒流影响较大
C.B处河岸较对岸水浅
D.该岛屿河流水量季节变化较大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注意使用剖面图来观察矿床所处位置和正确判断岩石圈物质循环。依据图甲剖面图中矿床所处位置,能够看到矿床之上有石灰岩,且有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但是图中矿床下面岩层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故矿床所处位置曾经为沉积岩与岩浆的接触地带,应该发生了变质作用,故为变质岩。在图乙中,因③处有三个箭头指入,只有一个箭头指出,故为岩浆,则④为岩浆岩。因①处指入的箭头上有“外力作用”,故①为沉积岩,则②为变质岩。故B正确。
小题2:本题注意使用剖面图来观察地质构造和地貌。从图甲中看出A地地质构造为背斜,地貌为谷地,故为背斜成谷,其成因主要为外力侵蚀、搬运的结果,A选项错误。依据题干提供的位置“北半球大洋东部”和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可以判断此图主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控制下,此种气候所处纬度主要为中纬度范围内,主要受到西风带控制和中低纬大洋环流影响,此处为暖流,故B选项错误。在图甲B处位于弯曲河流的凸岸,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强烈形成,而对岸为凹岸,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形成,故C选项正确。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下全年降水较多且均匀,故河流主要补给为雨水补给,受气候影响大,故河流水量季节变化较小,D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A.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聚变产生的热能
B.地球引力产生的重力能
C.日月引力产生的潮汐能
D.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而非聚变产生的热能,重力能和潮汐能属于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⑴ 图中A、B、C和岩浆构成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其中A表示 岩。
⑵ 图中的①②③④构成水循环类型的( )
A.陆上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地壳循环
其中②表示的环节是 。目前人类最易施加某种影响的环节是 (数字)。
⑶ 水循环能将水圈、生物圈、 、 四大圈层联系起来。
(4) 从地质构造看,甲处属于 ,而乙处则属于 ,其中甲处形成图示地表形态的原因是 。
(5) 如果在该地区的甲、乙、丙三处进行钻井,有可能在 地找到石油或天然气,如果该地区要修建一条地下隧道,甲、乙、丙三处中应选择 地。
参考答案:
(1)岩浆
(2)C 水汽输送 ④
(3)大气圈 岩石圈
(4)向斜 断层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
(5)丙 丙
本题解析:
(1)图示A由岩浆生产,判断为岩浆岩。
(2)图中的①②③④反映水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循环流动,故判断属于海陆间大循环。其中②表示海洋水汽送往陆地的水汽输送环节;人类影响最多的是地表径流环节。
(3)水汽输送属于大气圈;下渗和地下径流涉及岩石圈。
(4)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乙处岩层断裂、错位判断为断层。甲处形成的地貌为山地,主要从向斜的外力作用分析。
(5)背斜储油,挖隧道应选择背斜,背斜的拱形弯曲可起支持作用,符合力学原理,不易塌方。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地质构造。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热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