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27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11万平方千米。据此回答下题。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 ?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森林破坏严重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表现为:?
①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 ?②生态环境恶化?
③直接或间接地诱发自然灾害 ?④塑造华北平原 ?⑤淤积河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E.①②③④
F.①②
G.①③④⑤
H.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地质灾害频繁)。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有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左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略,右图为江苏省简略。

材料二?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江苏省
|
地形
| ①
| 以平原为主
|
气候类型
|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 ②
|
河流
| 河流流量少,水量小
| ③
|
矿产资源
| 丰富,以④?为主
| 较少
|
?
①??②?
③??④?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的比例差异?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对新疆的影响:
对江苏的影响:?。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参考答案:(1)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以盆地、山地为主
?
气候类型
?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
?
河网密集,水量大
矿产资源
丰富,以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为主
?
(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地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4)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5)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
本题解析:(1)新疆的地形以“三山夹两盆”为主;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以油气资源为主;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淮河经过其中部,故其气候类型为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为主,故河网稠密,水量大。(2)新疆的风能资源主要受冬季风影响,结合其地形对风的阻挡,故其分布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北和昆仑山区。而江苏省的风能资源主要受东南风和海风影响,故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3)直接根据材料二资料,从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差异分析。(4)比较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新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资源丰富;而江苏省位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自然资源不足;故可从江苏省获得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而江苏省可从新疆获得资源支持。(5)结合图示霍尔果斯位于边界地区,故地理位置、交通、政策和资源是其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我国的区域地理的常规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掌握我国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并能抓住资料的基本信息,比较我国东、西经济发展的差异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等内容即可,注意借鉴课本相关内容和答题的完整性。
本题难度:一般
3、多选题 2010年是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30年来深圳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图为1980-2008年深圳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主要区位条件有
[? ]
A、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优越
B、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地区
C、位于珠江口,水陆交通便利
D、位于珠江三角洲,科技力量雄厚
2、1990年以前深圳工业产值增长缓慢,主要原因是
[? ]
A、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B、劳动力相对不足
C、工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D、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3、深圳从1980年的3万多人口,到目前“常年平均人口”超过1200万,有关其人口快速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主要缘于该市工业快速发展
B、反映该市的出生率持续升高
C、使城市用地类型趋于单一
D、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参考答案:1、BC
2、AD
3、A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6分)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厦门是福建省最大的港口,沿海自然海岸主要为基岩海岸(山地性海岸),其外围 25千米左右散布着大小金门岛、大担岛等多个岛屿。
(1)依据年降水量线的分布分析该地地形特点λ (8分)
(2)简述福建省农业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6分)
(3)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其东南沿海地区农业生产调整和发展方向。(8分)
(4)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厦门港主要有利自然条件。(4分)
参考答案:
(1)年降水量自东南1200mm递增到1800mm左右,年降水量线大致沿东北——西南方向延伸。(4分)据此可判断该地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4分)
(2)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耕地面积小,沿海有滩涂分布(4分)。土壤为红壤,肥力较低。(2分)
(3)东南沿海人口和城市密集,临近台、澳、港,(2分),经济发达,土地价格上升(2分),海运便利(2分),主要发展蔬菜、花卉生产等城郊农业和园艺业。(2分)
(4)港口港阔水深(2分),风浪小(2分),临近日本至新加坡国际深水航道(2分)(任答两点给满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等值线数值分布特征知,该地年降水量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增,由此可推断该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
(2)福建省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故其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耕地面积小;地处沿海,滩涂分布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肥力较低,为红壤。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南沿海人口和城市密集,临近港澳台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达,导致土地价格高,但沿海,海运便利,故其农业生产调整和发展方向是主要发展蔬菜、花卉生产等城郊农业和园艺业。
(4)从筑港条件看,厦门港港口港阔水深,风浪小;从地理位置看,厦门港临近日本至新加坡国际深水航道。主要本小题要求分析的是自然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有关“秦岭—淮河线”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A错误;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耕地类型为水田,主要的油料作物为油菜,B正确;秦岭淮河以北的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故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错误。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