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A.丁代表岩浆岩 B.丙代表沉积岩 C.②代表变质作用 D.④代表重熔再生作用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从图中可判断:A是岩浆,B是侵入岩,C是喷出岩,D是沉积岩,E是变质岩。 ①为冷却凝固作用,②为地壳抬升,③为外力作用,④为固结成岩,⑤为变质作用,⑥为重熔再生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中正确表示台湾年降水量图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台湾的自然环境。由于受台湾山脉的阻挡,台湾山脉的东部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故降水丰富,而台湾山脉的西部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则降水少。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正确指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A B.B C.C. D.D
【小题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空气的上升或下沉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风的形成和风向判断。
【小题1】根据高压指向低压,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且近地面的风向应与等压线斜交,故A箭头正确。
【小题2】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1月均温等值线与岩石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形成岩浆岩的物质来源于
A.地壳
B.岩石圈
C.地核
D.地幔
【小题2】上图中
A.甲地可能发现地下溶洞
B.乙地的河流自南向北流
C.夜晚时,风有可能从丙地吹向乙地
D.一般情况下,乙、丙相对高度小于1000米
【小题3】该区域
A.农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
B.典型粮食作物为水稻
C.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地形的形成仅受内力影响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形成岩浆岩的物质是岩浆,来自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是岩石圈下面的上地幔部分,所以D对。地壳、地核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但不是岩浆的源地,A、C错。岩石圈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B错。
【小题2】读图结合图例分析,甲地是变质岩,不可能发现地下溶洞,溶洞出现在石灰岩地区,A错。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情况,北部气温低,分析北部海拔高,所以乙地的河流自北向南流,不是自南向北流,B错。丙地气温低,乙地气温高,根据等温线弯曲特点,判断该地形区为山谷,丙在山坡上,乙在谷底,夜晚时,吹山风,风有可能从丙地吹向乙地,C对。根据海拔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C分析,一般情况下,乙、丙相对高度大于1000米,D错。
【小题3】图示区为我国东部某地区1月均温等值线图,最冷月气温大于0°,说明位于亚热带地区,我国东部的亚热带季风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B对,作物一年两熟,A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错。地形的形成始终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D错。
考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热力环流,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区域农业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球》答题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