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两区域相互联系及发展图,回答题。

假如甲、乙两区域均位于我国,则甲、乙最可能是(?)
A.甲地位于珠三角地区,乙地位于长三角地区
B.甲地位于东部沿海,乙地位于中部地区
C.甲地位于东北地区,乙地位于京津唐地区
D.甲地位于中部地区,乙地位于西部内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图知,L产业在甲地由优势产业变为劣势产业,进而可以判断L产业最可能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那么甲地就应该是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乙地应位于我国内陆,相对来说经济发展水平比甲地要落后。T1阶段,甲地应发展技术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产业,乙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综合分析本小题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解答本题需明确:随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生产成本提高,迫使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我国某一铁路枢纽,图中①、②是

A.①是京沪线,②是陇海线
B.①是京广线,②是陇海线
C.①是京沪线,②是兰新线
D.①是京广线,②兰新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我国地形剖面图”和“中国地形分布空白图”回答(20分)

(1)从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势?高?低,呈?状分布。(3分)
(2)地形剖面图中的四川盆地在地形分布图上对应的序号是?。(1分)
(3)我国南、北方的界山是??;界河是 ??。(2分)
(4)将图中字母代号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填在相应的空格内。(9分)
山脉:E?,K?,G?,M?,
高原:C?,H?。
盆地:A?,B?,D?。
(5)?岭、?山,巫山和?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3分)
(6)简述,冬季D区域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气温高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1)西?东?阶梯? (2)D?(3)秦岭?淮河? (4)秦岭?大兴安岭?喜马拉雅山?台湾山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5)大兴安?太行?雪峰?(6)D北部的秦岭和大巴阻碍了冬季风的南下,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易受冬季风的影响。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地形分布。(1)我国的地势分布特征,可结合图示为: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2)四川盆地位于大巴山以南、云贵高原以北、横断山脉以东;巫山以西。(3)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4)查地图了解我国的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5)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6)D表示四川盆地,由于地形影响,使该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小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填写下列地理事物名称。(3分)
①_? __?
②_?______?
③___?_____
(2)④河流上游山区,因地制定,走适合本地发展的____?_____农业的道路,但该山区春季易受到____?____??的影响,而此时华北地区却易受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5分)
(3)⑤山区东西两侧降水分布有何差异:?
原因是??(2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某市三次产业和生产总值表格,回答下面试题。

7.结合上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8年该市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产值不变
B.该市已由第二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三产业为主
C.2008年该市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D.该市产业结构已经优化,不必要进行产业转移
8.下列为该市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起重要作用部门可能是?(?)
A.电子工业?B.生物制药
C.金融、物流?D.花卉、园艺业发展
9.目前,该市土地、空间、能源、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已达“饱和”状态,但要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因此该城市今后发展措施合理的是?(?)
①引进高技术人才,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②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③加大科技投入,自主创新,发展高新产业和第三产业
④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空间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7.B
8.C
9.B
本题解析:
7.从表格中可以看出2008年第三产业超过一半,因此B正确。
8.四个选项中只有C选项属于第三产业。
9.要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所以①错;材料中提到土地已经达到“饱和”所以提高土地价格,也无法缓解土地、空间不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