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图5,完成问题。
1.图中属于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是2.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3.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是
A.甲
B.乙
C.丙
D.丁
E.云贵高原
F.黄土高原
G.青藏高原
H.内蒙古高原
I.风力侵蚀
G.流水侵蚀
风力沉积
海浪侵蚀
参考答案:1. D
2. A
3.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和地貌。
1.图示甲表示风蚀地貌;乙表示海蚀地貌;丙表示黄土高原流水侵蚀而形成的千沟万壑;丁表示路南石林,为喀斯特地貌景观。
2.我国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最典型。
3.喀斯特地貌是由于石灰岩广布地区,长期的流水侵蚀而形成溶洞、暗河的地貌景观。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该图是某大陆沿北回归线作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1.如果图中M、P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此时④地吹2.图中下列地区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E.①处
F.②处
G.③处
H.④处
参考答案:1. A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注意观察M、P两等压面所显示的特点是:在陆地上向上凸,海洋上向下弯曲,根据等压线要竖直方向上的弯曲规律“高凸低凹”可以判定此时陆地是高压,海洋是低压,风应该从陆地吹向海洋;再根据题上的提示“是沿北回归线所做的剖面图”可知左右方向分别表示的是西东两个方向,北半球受地转向力的影响,向右发生偏转即可以判定图中此时④地吹东南风
2.根据所学的大气的作用原理可知多云的地区比晴朗的地区的昼夜温差小,由此可以排除选项C D 。再根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可知,海上的昼夜温差较陆地小,进而可以肯定答案为A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与风向的判定
点评:本组题需要考生掌握等压线在竖直方向的弯曲规律、影响近地面的风的形成的三个力的作用及特点、方向的判定、大气的热力作用等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台风是广东省主要的气象灾害。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下列选项中,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2.台风过境前后,下烈做法不正确的是
A.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
B.阳江南部、广州南部、珠海东南部
C.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南部
D.茂名南部、东莞西部、潮州东南部
E.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
F.大风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
G.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H.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1.仔细看图和图例可知,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湛江东部、中山东部、东莞西部、深圳南部、汕头东南部、潮州东南部,即C项满足。
2.台风过境前后会带来大风暴雨天气,不便人们外出,所以在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急需物品,搬走窗口等处容易被大风吹动的物品,临时建筑物不牢固,经不起大风暴雨,在大风雨时不能躲在临时建筑物蒡,台风中心刚过,天气变化大,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全球共有几个气压带
A.7
B.6
C.5
D.4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全球共有七个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
考点:主要考查了全球的气压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以北极为中心的局部大气环流分布示意图”(AB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回答
1.图中甲所在地的气压带名称应该是2.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3.在此期间,以下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E.11时
F.17时
G.次日2时
H.次日5时
I.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盛行西北风
G.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开封正在举办菊花花会
澳大利亚正值高温酷暑
参考答案:1. C
2. D
3.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所学的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能控制30――40地带的气压带只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2.根据题意并结合上题的分析,可以肯定这时北纬30――40地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说明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季,北极地区应该有极昼现象。再根据图中的相关信息可以肯定图的晨昏线与北纬700纬线相切,过切点的经线(450E)的地方时=0:00或24:00,由此可以得出北京时间为次日5时。
3.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正值冬季,“澳大利亚正值高温酷暑”不可信。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盛行东南季风。开封的菊花花会应该是在春季举行。南极地区出现极夜是比较正常的。故选B。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及日照图的综合判读
点评:本题涉及到全球气压带、风带与日照图的综合判读,要求考生有较强的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能迅速调动和运用所学的知识的能力,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