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水的运动》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A.土壤 B.水能 C.潮汐 D.波浪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水循环。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图中g为陆地水蒸发,c为陆地降水,g→b→c→d形成陆上内循环。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图示地区地势落差大,水循环除提供水资源外,还直接提供水能资源。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40°-60°之间主要为温带地区,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锋面气旋影响大,多锋面气旋雨;西风受地形影响,形成地形雨。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表示河南和山东境内黄河部分河段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 图中信息可揭示的河道特点是
A.宽窄相间
B.九曲回肠
C.河床低矮
D.河阔水深
小题2:图示河段容易发生洪水的原因相关性最弱的是
A.河道淤积严重
B.河道落差很小
C.支流汇入水多
D.中上游多暴雨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图中所示河段分析,可以看到河道宽窄相间,差异很大,A对。图示河段没有九曲回肠的河道形态,B错。没有高度显示,不能表示河床高低,C错。河道宽窄相间,不能显示水深,D 错。
小题2:图示段河道泥沙淤积严重,河床变浅,容易引发洪水,A相关。河道落差很小 ,水流慢,泥沙沉积多,B相关。图示河段没有支流汇入,C不相关。 中上游多暴雨,导致排水不畅,引发洪水,D相关。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01年我国的华北地区资源频频告急,为解决天津用水紧张的状况,国务院决定实施引黄济津,即从山东东阿县的位山闸引黄河水进入天津市,全长440千米.引黄济津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水污染.因为相关地区河道污染严重,调水被迫多次改线.这次调水因为污染问题,就要损失用水4000多万立方米.近年来我国每天污水的排放量近1.46亿吨,其中约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全国约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段被严重污染.完成以下问题1.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是
① 华北地区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
② 工农业发展快,人口增加较快,污染.浪费严重?
③ 地形复杂,地势北高南低,不利于水资源的贮存?
④ 气候长期干旱,降水稀少2.此次调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华北缺水的状况,要想彻底缓解华北缺水的状况,其有效措施是
①引长江水进入华北?
②引珠江的水进入华北?
③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
④大量开采地下水,开挖入海新河3.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
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②生活垃圾,家庭炉灶?
③水土流失?
④酸雨4.水污染带来的后果是
①加剧水资源的短缺
②危害人体健康
③增加酸雨的次数?
④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E.①②
F.①③
G.②③
H.②④
I.①③
G.②④
②③
①④
①②
③④
①③
②④
参考答案:1. A
2. B
3. D
4.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水资源。
1.华北地区缺水属于总量上缺水,主要从水资源总量少和用水量大等方面分析,故选A项。
2.结合华北缺水的原因;由于黄河水量较少(且黄河中下游本身就属于华北地区),故引黄河水进入天津市等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华北缺水,而从长江调水到华北,可从总量上增加华北的水资源;而珠江离华北距离远,不适宜;二是从用水角度考虑节水;选项B。
3.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污水、生活废水、农药化肥及酸雨等。故选D项。
4.水污染的后果主要是使水质变差,增加了水资源短缺状况;也影响了水中生物的生存环境,并最终危害人体健康。故选A项。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14分)图(a)是世界某区域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图(b)是其区域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回归线地区沿海与内陆、东岸与西岸的年均温差异很大,试分析原因。(4分)
(2)读图(a),描述回归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6分)
(3)图(b)中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成因。(4分)
参考答案:
(1)内陆比沿海气温高, 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东岸比西岸气温高,是因为洋流的影响。
(2)大致上由东岸向西岸逐渐减少。湿润的东南信风给东岸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多;向西则信风越来越干燥;东岸受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
(3)北部:离岸风,上升流。南部:寒暖流交汇。
本题解析:
(1)读图,图示区是非洲南部,据等温线的弯曲判断,内陆比沿海气温高,影响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东岸受莫桑比克暖流影响,气温较高,西岸受本格拉寒流影响,气温较低。所以东岸比西岸气温高,是因为洋流的影响。
(2)湿润的东南信风给东岸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多;向西则信风越来越干燥;东岸受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所以降水大致上由东岸向西岸逐渐减少。
(3)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影响的地区,鱼类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图中西侧沿海北部受离岸风影响,盛行上升流,南部是寒暖流交汇处,所以渔业资源丰富。
考点:区域气温、降水的分布特征,区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形成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2.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
E.表层海水的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F.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G.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H.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区最高、依次向南北两侧递减,以及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规律(下图),可判断图中①②③分别是温度、盐度和密度线。进而可知,赤道地区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2.根据上题分析,结合图片可知,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说明密度与温度负相关;由赤道到副热带的盐度与密度线关系还可看出,密度与盐度正相关;而海水由表层到深层温度降低、密度增加。?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区域地理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