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题《区域可持续发展》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2019-12-22 06:48:11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微笑曲线”(如下图)是台湾宏基公司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最早提出的,它起初被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价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材料二: 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我国96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土被划分为:优先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等四类主体功能区。这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而做出的决定。 (1)在工业生产和产品销售各环节中,_________环节利润最低,跨国公司总部最优先掌握的环节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江苏作为全国乃至世界有名的制造业发达地区,最近提出了由“江苏制造”转为“江苏创造”的经济发展战略。请说明其转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些专家建议将苏南地区列为限制开发地区,请分析苏南地区既要开发的理由及又要限制的原因。 进一步开发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制开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加工制造;研发;品牌 (2)制造业在整个设计、生产、销售环节中所获得的利润最低;制造业的发展要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污染;制造业没有自主技术,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差;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或易受到贸易制裁、不公正对待);科学技术创新可带来更大的效益,能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3)进一步开发的理由: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数量多。工业基础雄厚,位于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长三角)。交通便利,长江下游、沿海中部。经济发达,市场广阔。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限制开发的原因:资源短缺,缺少煤、石油、铁等重要资源。环境压力大,污染严重(如水污染、大气污染、酸雨等)。人口多,土地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世界枸杞看中国,中国枸杞看宁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下图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
 (1)宁夏北部海拔小于1500米的地区为枸杞种植适宜区。分析该地区利于种植枸杞的自然条件。(6分) 材料二 近十年来,宁夏政府先后投入2亿多元大力发展枸杞生产,选育优良品种,扩大种植面积,使产量不断提高,并建立枸杞加工、营销企业100多家,开发枸杞酒、枸杞籽油、果汁等十大类、50多种特色产品。“枸杞经济”在宁夏已初具规模,如今的宁夏枸杞市场已拓展到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依据材料,简述宁夏枸杞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经济条件。(3分) (3)说明宁夏“枸杞经济”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大于等于10°C的积温数值较高(读出具体积温值可得分),热量条件较好;(1分) 光照条件较好;(1分)气温日较差较大,利于枸杞糖分积累。(1分)海拔较低(或地处宁夏平原),地势平坦;(1分)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1分)临近黄河,有灌溉水源。(1分) (2)政策支持力度加大;(1分)科技水平提高;(1分)市场需求扩大。(1分)(必须有表示变化的词语) (3)实行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1分)调整了当地的经济结构;(1分)增加了就业机会;(1分)创收创汇(或增加收入);(1分)推动了经济发展。(写出其中三项即可,每项1分,共3分。)
本题解析: (1)读图,宁夏北部大于等于10°C的积温多大于3000°C,数值较高,热量条件较好。根据降水量数值看,约在200mm左右,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条件较好,气温日较差较大,利于枸杞糖分积累。北部地区海拔较低,从图中看位于黄河沿岸的宁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临近黄河,有灌溉水源。这些都是有利于枸杞种植的自然条件。 (2)读材料二,政府投入2亿多元,表明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培育优良品种,开发多种特色产品,表明科技水平提高。产量不断提高,市场拓展到40多个国家,说明市场需求扩大。这些社会经济条件,导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3)宁夏“枸杞经济”的发展,对产品实行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调整了当地的经济结构,增加了就业机会。为当地创收创汇,增加人们的收入,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题。
 小题1:图中无河流表示的山谷(干谷),谷底和谷顶的高差至少是?( ) A.40米 B.30米 C.20米 D.10米
| 小题2:图中支流汇入干流处与甲点处的纬度差和经度差分别约为?( ) A.0.5°和1.5° B.0.25°和0.5° C.0.5°和0.25° D.1.5°和0.5°
|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地区河流一年可能会出现两次汛期
②该地区农作物一年可以两熟
③水稻和甘蔗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④该地区属于我国的中温带半干旱地区
⑤甲地原始典型植被类型应是温带针阔混交林
A.①⑤
B.①②
C.②③
D.①③④
小题4:关于农作物分布与水热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纬度光热条件优于低纬度,复种指数高
B.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没有灌溉水源一般不能发展农业
C.高纬地区,无霜期短,光照不足,作物生长困难
D.水热条件好的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有绿洲农业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B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谷底和谷顶相隔三条等高线,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为10米,则谷底和谷顶的高差至少为20米。
小题2:从图中经纬度可知,支流汇入干流处与甲点处的纬度差为0.25°,经度差为0.5°。
小题3:根据经纬度判断此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且位于东北山区,故河流有两次汛期,植被主要是针阔混交林。
小题4:复种指数的高低取决于积温的多少,而积温又受纬度高低、光照状况等条件的影响。绿洲农业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成为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2013年1月至2月世界七级以上地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
A.震中都位于生长边界
B.经济损失取决于震级的大小
C.地震震源越深破坏性越大
D.地震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E.确定震中精确位置
F.测定地震震级和烈度
G.评估地震灾害损失
H.监测人员的伤亡情况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中的几个震中地区基本都位于板块的碰撞处,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地震经济损失的大小不仅与震级大小有关,还与震源深浅、震区建筑的抗震强度、地震发生地区人口稠密程度等有关;一般来说震源越浅,地震的破坏性越大。地震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管理、查询、空间分析、模拟、统计、预测的功能,所以它能评估地震灾害损失。确定震中精确位置要用全球定位系统,测定地震的震级要用专门的地震测量仪器;地理信息系统不能监测人员的伤亡情况。
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因素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根据先下图回答题。
1.下列关于“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自西向东沿途的热量带都在北温带? ②自西向东年降水量分布为多-少-多
③自西向东沿途植被类型依次为寒带-温带-热带? ④自西向东依次穿越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2.影响“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线路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E.地形因素
F.城市分布
G.河流状态
H.人口分布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主干线经过地区始终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故①正确;西气东输的西端位于塔里木盆地,降水量最少,②错误;自西向东沿途的植被类型应体现经度地带性,从荒漠—草原—森林,③错误;主干线经过地区美国穿越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④错误。
2.注意“经济因素”的要求,地形和河流不属于经济因素,而由于“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线路向沿线的城市供气,故城市分布是其主要考虑的社会经济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概况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地理概况,并结合影响交通线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即可。注意审题。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