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人类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包括
①城乡交流和技术交流?②通信和商贸?
③交通运输?④城市建设和文化交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人类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包括交通运输、通信和商业贸易。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2007年3月11日,北京市社科院、上海社科院、广东省社科院、天津市社科院等机构联合发布2007年区域蓝皮书——《2006~2007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报告详细分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区域示意图

材料三:
?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面积2270km2,拥有153千米的海岸线。它将聚各项优势,立足天津,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打造成现代化加工制造基地和国际物流中心,成为天津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的标志区和生态宜居海滨城市。“湛江钢铁”是广东实现重化工业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它选址在湛江东海岛,东海岛面积是286km2,该处拥有建设国内最好的深水港条件,可同时通航两对30万吨级以上的货轮和50万吨级的油轮。
材料四:天津滨海新区和湛江东海岛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空格。将下列城市化的模式,填在横线上:
? 京津冀_______;长三角_______;珠三角_______。
? ①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 ②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 ③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 ④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2)长三角区域经济今后发展应立足自身条件,以上海建设大都市为龙头,努力发展成为世界第六大城
? 市群,试分析长三角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区位条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湛江钢铁”属于_________型的工业布局,它所需要的铁矿石可能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津滨海新区努力打造成现代化加工制造基地和国际物流中心,而湛江东海岛却打造成广东的钢铁
? 基地,试分析影响两区域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区域与甲区域相比工业发展的主要劣势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④;③;②
(2)自然因素:地势平坦,平原面积广;河湖众多,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任写2点)社会经济
? 因素:位于长江入海口,大陆海岸线的中点,水陆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农业技术水平高;工业基
? 础雄厚,城市化水平高。(任写2点)
(3)临海;印度、澳大利亚、巴西
(4)天津滨海新区:周围大中小城市众多,市场广阔;临近北京、天津,经济发达;水陆交通发达,辐
? 射范围广;资源能源丰富。湛江东海岛:湛江石化工业发达,重化工业基础好(原有工业基础好);
? 东海岛港阔水深,建港条件好;临近珠三角,市场广阔。
(5)同甲区域相比,乙区域在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和经济腹地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同时劳动
? 力成本也在逐渐丧失。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热带雨林是
①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②“地球之肺”? ③“地球之肾”?
④最古老的生物群落? ? ⑤仅属于当地国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雨林的全球性环境效应。一、维护全球碳氧平衡—地球之肺;二、全球的生物基因宝库。三、影响全球水循环、水平衡。正确的是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应用鲁尔区煤矿整治研究。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GIS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2.图中城市3.图示地区采矿业向西、向北迁移,主要是趋向
A.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B.具有空间分析的功能
C.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
D.数据库由若干图层组成
E.①位于规划区
F.②位于非矿区
G.③位于现矿区
H.④位于原矿区
I.原料地
G.消费地
水资源
交通线
参考答案:1. A
2. C
3. A
本题解析:1.遥感的关键装置为传感器。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根据两图图层确定,①位于非矿区;②位于原矿区;③④位于现矿区,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图示地区采矿业向西、向北迁移,主要是趋向原料地。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阅读材料回答:长江流域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始于南宋……史载“沅湘间多山,农家唯种栗,且多在岗阜,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纵火焚之”……明清两代,人口压力不断增大,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更为加剧……从雍正末至乾隆初开始,人们对两湖地区的开发转向原始林木茂密的湘鄂西山区。据此回答问题。1.1950-1958年间,洞庭湖面积迅速缩小的最主要原因是2.下列属于湿地的是
①湘江?②三峡水库?③渤海滩涂
④青海湖?⑤江南水稻田?⑥海洋
A.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
B.需要增产粮食而围湖造田
C.水量减少导致水位下降
D.湖泊沼泽化速度加快
E.①②③④⑤
F.①②③④⑥
G.①②③⑤⑥
H.②③④⑤⑥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洞庭湖面积缩小主要受人为原因影响,长期的围湖造田导致了湖泊面积不断缩小。
2.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故⑥海洋不属于湿地范围。
考点:本题考查湿地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湿地判断的基本标准和湿地减小的主要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