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巴西政府为了解决农村的失业问题,鼓励农民向亚马孙流域进军。破产的农民们拖家带口走向森林,他们的目的地主要是西南部的朗多尼亚地区,这里是巴西最富庶的地区。在高潮时期,每月有五万七千移民来到这里。读亚马孙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图、亚马孙流域开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朗多尼亚地区的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人口的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2分)
(2)简要分析促使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因素。(3分)
(3)朗多尼亚地区1970年至1988年的19年间,人口从10万增加到100万,雨林砍伐的面积从不足10万平方千米增长至??平方千米,占到雨林面积的?%,这说明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有什么关系??(3分)
(4)亚马孙横贯公路的建设对雨林有什么影响?(4分)
(5)保护亚马孙雨林,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该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如何保护热带雨林?(4分)
参考答案:(1)人口迁移?亚马孙横贯公路
(2)①朗多尼亚地区地广人稀;②巴西东北部人口多,干旱贫困;③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
(3)180万? 7.5%?
人口增长与雨林被毁面积呈正相关,人口数量越多,雨林被砍的面积越大
(4)公路的铺设,有利于大量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随着大规模农场和牧场、城镇居民点、河川沿岸造纸厂、炼铝厂的建立,雨林破坏加剧。
(5)①?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②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③ 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④?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生态环境问题及学生读图分析能力。(1)由图及文字材料分析以亚马孙横贯公路为标志对亚马孙广大的地区进行开发,使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在1970年到1988年短短十几年中增长了9倍,说明其人口数量的增长并非人口的自然增长造成的,而是大量移民的结果。(2)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取决于①地广人稀,雨林资源丰富,有容纳移民的条件;②国家移民政策;③与雨林相邻的东北部人口密度大,干旱贫困贫民集中,有可迁移而想迁移的人。(3)通过读图得数据并分析得其相互关系。(4)公路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开发也加快了雨林破坏。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
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C.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两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
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降适宜发展畜牧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一年两熟为主,而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1)图中30°附近所示地区是我国的哪个地形区?图中所示地区的河流的水文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6分)
(2)A、B所在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长江中下游平原。2分?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汛期长、无冰期。2分
地势低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2分
(2)地处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地带,河流落差大,多峡谷,该地区降水充沛,河流水量丰富,故水能资源丰富。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A.粤、桂、滇、琼
B.闽、粤、桂、台
C.台、粤、桂、滇
D.滇、琼、粤、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重要的经、纬线。我国有4个省级行政单位被北回归线穿过,分别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简称分别为:云或滇、桂、粤、台。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四省区,学生应牢记,建议学生结合地图进行识记,融汇贯通,提高做题效率。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该表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资料。据表中信息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面积(万平方千米)
| 39.4
|
人口(万人)
| 4192
|
国境线长(千米)
| 4060
|
平均海拔(米)
| 2000
|
年均温(℃)
| 13-20
|
年降水量(毫米)
| 1000-1500
|
土地利用构成(%)
| 耕地(12.8);林地(67.6);草地(18.7)
|
2003年主要的招商引资领域
| 能源、生物医药、交通、旅游、化工、花卉
|
小题1:该省区的简称是(?)
A.黑
B.桂
C.滇
D.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