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八)
A.乙为湿润性盆地,是种植水稻油菜、柑橘的理想地区 B.丙地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气象灾害以旱涝为主 C.自北向南,畜牧业生产方式由农耕区畜牧业向牧区畜牧业转变 D.乙盆地内城镇、交通线沿盆地内缘呈环带状分布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该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题中材料提到的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的特点,结合广西地区的年平均气温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及气候特点,可以判断出最适宜的是丁区域。
小题2:题中提到木薯是一种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其属于农作物,可以再生,因此与化石燃料相比具有可再生性
小题3: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河流从西北向东南流,而且加上广西地区的年平均气温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以得出西北气温低,东南要高一些。因此此区域西北高东南低。
小题4:该区域位于广西地区,其河流属于珠江流域,因此主要补给是来源于大气降水。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A.整体性
B.阶段性
C.开放性
D.综合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联系。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之间的联系性,也反映了区域具有开放性。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亚洲部局部图,结合自然带分布规律回答下列问题。(每小格1分,共9分)
(1)自然带:①为? ?, ②为?,A为 ,B为 ,C为 。
(2)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的是? ?分异规律,主要受? ?因素的制约,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在 纬度和 纬度表现比较明显。
参考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2)纬度?热量?低 高
本题解析:根据图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判断,①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发育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②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发育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发育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位于温带大陆内部,气候干旱,故发育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C位于温带大陆的沿海向内陆的过度地带,降水量较少,发育的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2)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呈南北方向递变,以热量条件为基础,故属于纬度地带性;该地域分异规律在低纬和高纬地区分布较明显,而干湿度地带性规律在中纬度地区分布较明显。
点评:本题难度低,能根据图示的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的分布,进而判断自然带类型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根据自然带递变的基本规律,南北方向或东西方向的差异判断纬度地带性或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0年5月,兰州大学教授首次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最窄处约26.42公里,最宽处约195.41公里,将“线”还原成“带”。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小题1:将中国南北分界由“线”还原成“带”,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小题2:中国南北分界带西端,最接近我国的
A.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交错带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C.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D.外流河区域与内流河区域分界线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遥感主要用于资源勘探、农业、环境评估等,技术特点是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用于定位、导航——体现“点”的特点;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查阅、评价、应用等特点,题中通过定量、定位分析,重在“分析”—抓住关键词。故选C。
小题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克拉山——冈底斯山;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外流河区域与内流河区域分界线:大兴安岭西麓向西南,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直达西南国境线。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交错带:大体以400mm年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通辽、张北、榆林、兰州、玉树至拉萨附近)为界,根据它们位置的判断,最接近我国的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交错带。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