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卷《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A.A地对应地面点多气旋雨 B.B地对应地面点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 C.C 地对应地面点位于暖锋锋后,多晴朗天气 D.D地对应地面点受冷锋控制,多锋面雨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高空风由于不受摩擦力影响故最终方向与等压线平行,因此高空风向分布即高空等压线分布。由风向箭头可知A、B两地分别为低压和高压中心,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相反,故C处对应地面点为东南风。
【小题2】A、B两地对应地面点分别受高压和低压中心控制,A地对应地面点西侧虚线为脊线,多晴朗天气,B地对应地面点东侧虚线为槽线,容易形成暖锋,C地对应地面点位于暖锋锋后,多晴朗天气。 故C正确。
考点:考查风和常见的天气系统及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甲城市的气候资料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甲城气候特点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A.气温年较差小,纬度低且受暖流影响
B.夏季降水稀少,受副高和西风带控制
C.冬季降水丰沛,受信风和地形的影响
D.气温年较差大,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
小题2:与甲城地区相比,乙城地区?
A.水热配置条件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B.副热带高压带南移该地,1月降水较少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7月气温较高
D.受到东南信风影响,港口附近风浪较大
小题3:对图示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如有河流发育,流向自西向东流
B.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
C.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D.乙城气候类型分布最高纬度较低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分布的影响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中气温和降水资料可知:该地气温的年较差小,夏季降水多,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冬季受地形的影响,处于背风地带;并且纬度低,受莫桑比克暖流的影响。故选A。
小题2:乙城属于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点雨热不同期,水热配置条件不好,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1月副热带高压南移,受其影响盛行下沉气流,所以降水较少;7月受西风带的影响,太阳直射北半球,气温较低;该地不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只是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港口附近风浪较大。故选B。
小题3:因图示区域东侧高西侧低,如有河流发育,流向自东向西流;因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没有大面积的草原,不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地形是以高原和山地为主;而乙城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其分布最高纬度较低主要是其南侧属于海洋,影响因素是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气旋( )
A.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B.②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C.③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D.④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
【小题2】影响气旋④移动路径的主要是( )
A.东南信风
B.副热带高压
C.极地东风
D.北赤道暖流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首先根据图中的经度变化规律,判断该图位于北半球。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①位于北美洲,因此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不正确,故A错误。根据经纬度判断②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故B错误。③自西向东移动,与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相同,故C错误。根据经纬度判断④位于太平洋,且在低纬度,属热带地区,故D正确。
【小题2】④位于太平洋,且在低纬度,属热带地区,在此处发育的台风自低纬度向高纬度移动的过程中,会经过副热带高气压的外围地区,高压四周的气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运动)会对台风的移动方向产生影响,使其方向发生偏转。
考点:该题考查气旋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4幅图中,一定表示冷锋天气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读图分析,图A表示在迎风坡多地形雨,不表示冷锋,A错。图B表示逆温现象,也不一定是冷锋作用形成的,B错。从图C的气流运动方向看,属于北半球的锋面气旋,且位于锋面气旋的左侧,根据气流运动规律,由高压指向低压区,北半球向右偏,可以确定一定是冷锋,C对。同理判断图D所示锋面位于气旋右侧,是暖锋,D错。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每空1分,共10分)
(1)用箭头在图中绘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方向。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_______ 运动,再形成______ _运动.(垂直或水平)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 __ 。
(4)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 _ 。
(5)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
A.D>A>B>C
B.C>B>A>D
C.B>C>D>A
D.B>D>C>A
(6)图中A点气温比B点气温________ (高或低)。
(7)当亚欧大陆内部被B气压控制时,当地的季节为 ,该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此时北京地区盛行风向为 。
参考答案:(1)见图
(2)垂直 水平
(3)地区间冷热不均
(4)水平气压梯度力
(5)C (6)低
(7)冬季 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西北风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和等压面。(1)根据图示等压面的分布,等压面向上凸表示高压;而等压面向下凹表示低压;故B处垂直气流下沉,进而形成环流。(2)热力环流的基本形成过程: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由于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进而导致了空气的水平运动。(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为地面的冷热不均。(4)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的形成的直接原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5)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上,气压越低;水平方向上,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故选C项。(6)图示A点位于B点的上空,而近地面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随高度的升高,气温减低。(7)图示B处表示高压,当亚欧大陆上受高压控制时,为北半球的冬季,该高压中心位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为亚洲高压或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此时我国东部地区盛行西北季风。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太阳对地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