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八)
2019-12-26 23:18:03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读甲、乙两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所示甲、乙两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甲:商品谷物农业乙:乳畜业 B.甲:季风水田农业乙:混合农业 C.甲:原始迁移农业乙:商品谷物农业 D.甲:旱作谷物农业 乙:大牧场放牧业
| 小题2:关于甲、乙两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各国机械化水平均较低 B.甲区域各国的气候特点均是全年高温多雨 C.乙区域的农业具有良性生态循环的特点 D.乙区域的农场生产规模小,但机械化水平高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小题1:根据图示的阴影部分分析,甲图该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沿海地区,故判断为水稻种植业;乙图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故判断为混合农业。 小题2:甲区域人多地少,人口稠密,主要靠人力生产,故机械化水平低,A错误;甲区域主要分布于季风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B错误。乙区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实现良性的生态循环,C正确。乙区域生产规模大,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美国部分地区轮廓图”,回答问题。
1.下图中a、b、c、d、e、f六个区域中,属于乳畜业地域类型的是2.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A.c、d、e B.a、b、e C.a、b、f D.f E.土地资源不足 F.化肥、农药不足 G.劳动力不足 H.水资源不足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1.美国的乳蓄业分布在美国的东北部及五大湖地区。 2.我国西北部,身居内陆,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所以制约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因素就是水资源短缺。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甲、乙、丙三地农业商品率、畜牧业比重、种植业比重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地可能位于2.关于乙、丙两地农业地域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墨累一达令盆地 B.西欧平原 C.成都平原 D.潘帕斯草原 E.乙为季风水田农业 F.乙为游牧业 G.丙为混合农业 H.丙为大牧场放牧业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甲地农业特征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A项墨累达令盆地属于混合农业种植业与畜牧业比重相当,商品率高。B项西欧平原主要为发达地区,商品农业占主导地位。D项潘帕斯草原为典型的大牧场放牧业。成都平原为我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以种植业为主,但由于人口较多,粮食的商品率不是很高。 2.由图知乙丙两地均属于商品农业区,季风水田农业和游牧业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商品率低,AB项错误。乙地农业结构中畜牧业比重大种植业比重很小,属于大牧场放牧业,丙地畜牧业与种植业比重相当,商品率又高,属于典型的混合农业。而季风水田农业和游牧业商品率低;所以C项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符合图中A类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A.非洲部分国家的水稻种植业 B.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 C.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D.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图反映A符合种植业、商品农业、密集农业;A项水稻种植业属于自给农业,不是商品农业;错误;B项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属于养殖业,而非种植业;错误;D项小麦—牧羊带属于混合农业;错误。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上海市郊区某村,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并同时开办了养猪场,如图所示。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该村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种植业 B.畜牧业 C.立体农业 D.混合农业
|
小题2: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与自然状态相比
A.日温差较小
B.热量不足
C.光照太强
D.年温差较大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
小题1:南昌市郊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蔬菜生产与养猪结合的混合农业。
小题2:塑料大棚可以截留地面辐射热量,保持棚内温度。但由于气温日较差较小,蔬菜质量略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