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卷《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六)
A.① B.② C.③ D.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D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四幅省区轮廓图中可以判定①、②、③、④分别是江西、河南、吉林、甘肃。在给定的四个省区中只有吉林位于辽宁的北部,故选C。
小题2:河南才有一个嵩山少林寺。故选B
小题3:结合四个省区的相对位置可知,只有江西的位置最靠近南方,吉林最靠近北方,甘肃靠近最西端,河南位于四个省区的中部地带,故选A
小题4:在这四个省区中,甘肃北邻内蒙古自治区、西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靠宁夏回族自治区,符合题目的要求,故选D
点评:本组题要求考生能在熟悉地判断各省区轮廓图的前提下,必须熟悉各省区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试题是属于中档偏难的题目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因素是
① 劳动成本?② 土地成本?③ 科技成本?④ 原料成本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右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轮廓简图,读图回答题。
横跨该省南部的高大山脉是我国(?)
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②水田与旱地的界线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④内外流区的分界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横跨该省南部的高大山脉是我国的秦岭。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水田与旱地的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陕西省南部山脉的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规律方法: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我国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2.一月份0度等温线
3.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
4.亚热带季风区与温带季风区的分界线
5.亚热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6.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林的分界线
7.中国的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8.水稻小麦种植区分界线
9.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10.旱地与水田地区分布分界线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有关影响国际产业转移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世纪中叶以来,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亚的转移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B.20世纪60年代,出口加工区在东亚的转移是降低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的典型例证
C.日本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廉价劳动力?
D.由于市场的因素,目前日本企业的投资重点地区在西欧和北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下列有关影响国际产业转移因素的说法:?
A.20世纪中叶以来,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亚的转移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种说法正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及自身产业升级换代的需求,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日韩及台湾后至中国大陆沿海。
B.20世纪60年代,出口加工区在东亚的转移是降低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的典型例证,这种说法不准确。出口加工区由自由贸易区发展而来。出口加工区可以利用免税等优惠条件吸引国外资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属企业、国际际间交易。
C.日本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廉价劳动力,不对。日本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是因为我国人口多,市场广阔、潜力大。
D.由于市场的因素,目前日本企业的投资重点地区在西欧和北美,不对。日本企业的投资重点地区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低廉,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产业转移的定义与影响因素。(2)了解出口加工区的含义。
【知识拓展】产业转移
一、产业转移的定义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叫做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有时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业,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做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
1.劳动力因素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3.市场因素
影响企业跨国转移产业的因素还有很多。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的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等。
三、产业转移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我国的产业转移主要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型加工业开始,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渐次推进。
四、出口加工区
出口加工区又称加工出口区。狭义指某一国家或地区为利用外资,发展出口导向工业,扩大对外贸易,以实现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目标,专为制造、加工、装配出口商品而开辟的特殊区域,其产品的全部或大部供出口。广义还包括自由贸易区、工业自由区、投资促成区和对外开放区等。有单类产品出口加工区和多类产品出口加工区之分。后者除加工轻纺工业品外,还加工生产电子、钢铁、机械、化工等产品。出口加工区由自由贸易区发展而来。
五、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
(1)从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主要是因为本国发展制约性增强,发展中国家资源优势明显,地价便宜,劳动力廉价,市场广阔。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2)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是利用其发达技术优势,信息优势,避开关税壁垒等。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移出区和产业移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5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是我国重点建设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以下关于这三项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西气东输工程既是资源调配工程,又是交通建设工程
B.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的重要措施
C.西电东送的发电能源都是非可再生能源
D.三项工程都经过了沪宁杭工业基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跨世纪的四大工程。我国西电东送工程除了西部地区的火电外还包括黄河上游和长江上游地区的水电,水能资源属于可再生能源。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区域地理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