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水的运动》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四)
A.气温、降水量 B.降水量、地形 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 D.地形、土壤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中可以看出,河北省耕地比重和水资源比重差别最大,所以说河北省是水土资源配合最差的省份,故答案选A。虽然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方地区水土配合较北方地区要好,但并不是越往北水土配合越差,答案D错误。
小题2:我国东部沿海各省(市、区)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资源丰富,而南方平原面积小,耕地资源量少而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却比北方地区多得多,所以说影响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地形两大因素,故答案选B。
小题3: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小,径流总量小,然而平原面积广大,耕地多造成缺水严重,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尤其是春季降水量少,加剧了北方地区的旱情,故答案选应D。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题。1.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2.水循环中的
A.a→f→h→g
B.e→f→h→d
C.c→a→b→d
D.d→a→b→c
E.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
F.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G.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H.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海陆间水循环过程包括海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符合的是d→a→b→c。
2.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产生了流水的侵蚀作用,塑造着地表形态。a环节主要动力是夏季风;b环节要因具体情况分析;d环节为水汽的蒸发。正确的是C。
考点:主要考查了水循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水循环各环节。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1是________,2是________,它们组成了海上内循环循环;
小题2:图中6是________,8是________,9是________,10是________,它们组成了海陆间循环循环。
小题3:水循环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蒸发,降水
小题2: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小题3:维持全球水体的动态平衡;促进全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塑造地表形态;对陆地水资源具有更新、净化的作用。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水循环分布示意图分析判断:图中1是蒸发,2是降水,它们组成了海上内循环循环;
小题2:根据水循环分布示意图分析判断:图中6是水汽输送,8是地表径流,9是下渗,10是地下径流,它们组成了海陆间循环循环。
小题3:水循环的意义:维持全球水体的动态平衡;促进全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塑造地表形态;对陆地水资源具有更新、净化的作用。
点评: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联系四大圈层、促进水体更新;②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传输;③流水作用改造着地表形态。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30分)读下列二幅图,完成下列(1)--(4)题。
(1)请判断图甲所示季节为北半球 ,此时,影响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切断了 气压带,此时东亚盛行 风,南亚盛行 风。(8分)
(2)在图甲甲乙丙丁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 ,丙地吹 风。在图乙中,日本本州岛的北部沿岸冬季多雨雪,这与冬季风途经 海,带来丰富的 有很大关系。(8分)
(3)图甲中丁地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请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4)结合图乙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北海道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自然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冬 副极地低 西北 东北(8分)
(2)丙 东南 日本 水汽(8分)
(3)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有丰富的地形雨;有沿岸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6分)
(4)沿海大陆架海域,光照充足,浮游生物多;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给鱼类提供饵料.另交汇处同时也带来不同性质的鱼类资源。(8分)
本题解析:
(1)分析图甲可知:此季节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说明为冬季;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切副极地低气压带,此时东亚盛行西北风,南亚盛行东北风;
(2)由图甲中的等压线疏密可知甲乙丙丁四处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为甲>丙>丁>乙,但是甲处受地形的阻挡很强,而丙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很小,所以风速最大的是丙,过丙所在等压线做垂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向左偏约30°夹角即为丙地的风向,为东南风;在图乙中,日本本州岛的北部沿岸冬季多雨雪,这与冬季风途经日本海,带来丰富水汽的有很大关系;
(3)图甲中丁地附近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有丰富的地形雨;有沿岸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4)天然渔场形成的自然原因有三类:①沿海大陆架海域,光照充足,浮游生物多;②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③洋流影响形成:暖寒流交汇处或盛行上升洋流,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给鱼类提供饵料。
考点:考查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季风的形成,风速大小的判断,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评:第一题类似于填空题,目的在于认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及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做第二题时应注意,风速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但与下垫面有很大的关系,风向的确定时,要注意做辅助线,特别是等压线弯曲时要过某地所在的点先做切线,再做垂线;第三题考查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要注意熟悉;第四题考查世界著名渔场形成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面为某大陆沿140°经线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2题。
小题1:②地年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高大山脉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C.受沿岸寒流影响
D.地处干旱的沙漠地区
小题2:①地降水主要集中在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2月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气候。
小题1:利用经纬度和海陆分布判断,图示大陆为澳大利亚,②由于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故终年在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下,故终年少雨;
小题2:①地位于澳大利亚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集中的夏季(南半球)。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域文化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