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大气受热过程》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A.会向南方移动 B.会向北方移动 C.会向秦岭山地北坡的高海拔地带移动 D.基本不移动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蒙古西伯利亚来的是冷空气,是高压系统,属于反气旋,A错。由图可以看到,是冷空气在南下,推动锋面移动,所以是冷高压产生的锋面天气过境的影响,B对。2月份副热带高压不在影响我国陆地,C错。副极低低压不会影响我国南方地区,由北方过来的冷空气是亚洲高压的影响,不是副极地低压, D错。
小题2:春节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正在向北移动,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在不断升高,但是北半球地面的热量收入仍然小于支出,气温继续下降,所以我国00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向南移动,A对。B、C、D错。
小题3:图中受影响的地区不同日期的天气变化并不是由北向南变化,所以降温幅度不是由北向南的规律变化,A错。因秦巴山地的阻挡,四川盆地的天气受其影响小,不是影响不到,B错。如果海水不结冰,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大风天气,对渤海湾地区的海上航行有影响,C错。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早已经收获,损失比南方地区小,D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13年10月22日、23日,鹤岗市经历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大气能见度很低,对鹤岗市交通产生很大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
A.雾霾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雾霾削弱了地面辐射
C.雾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D.雾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小题2: 深秋初冬时节也是该地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小题3: 浓雾天气能见度不是很好,但是红绿色的交通信号灯却是很醒目。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大雾期间红、绿色光仍然很醒目的原因? (? )
A.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
B.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C.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
D.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雾霾天气,空气中含大量的尘埃和颗粒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使得太阳光不断被反射,地面得到的太阳光少。
小题2:大雾主要发生在晴天,由于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地面降温快,水汽易凝结。同时晴天,大气削弱作用弱白天温度高(晴天温差大),气流上升运动强烈,有利扬尘产生。
小题3:可见光中波的排序(按波长的长到短):红、橙、黄、绿、青、蓝、紫。根据瑞利定律,波长越长,越不易被散射。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地可能位于
A.东北地区
B.青藏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
小题2:关于该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冬夏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B.陡崖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C.冬夏季山谷气温日变化最小
D.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
小题3: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C.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刻出现在黎明,即该地冬季日出在7时左右,夏季日出在4时左右,可知该地经度应该在北京偏东的地方,夏季昼长较长纬度应该较高,能明确的等位信息是该地冬季日均温在零下20度以下;再对比选项,只有东北地区最符合题意;A正确。
小题2:冬季最高温出现在陡崖处,夏季最高温出现在谷底中,A错;陡崖日温差冬季约为8℃,夏季约为10℃,B错;由图可知,冬夏季均为山顶日温差最小,C错;冬季山顶日温差在1℃左右,夏季则在6℃左右,D正确。
小题3:封闭地形一般是散热慢,降温慢,A错;谷底气温低主要是夜间山顶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山风——C错)至谷地导致气温下降所致,B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宇宙环境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