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二)
A.甲受寒流影响,乙受暖流影响 B.甲终年受西风影响,乙终年受副高影响 C.甲海拔比乙低 D.甲处于盛行风背风地带,乙处于迎风地带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A根据图中两地的气候资料可知甲乙两地1月气温都在0℃以上为亚热带气候类型,A错。7月气温高时降水少,雨热不同期,B错。从左侧的降水量数值看乙地年降水量及冬季降水量都较甲多,C正确,D错。
【小题2】两地从经纬度位置及气候特征看都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从图中看甲位于小岛的东岸,盛行西风的背风坡,乙位于小岛的西岸,盛行西风的迎风坡,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高黎贡山脉两侧自然景观差异显著。图甲为高黎贡山脉南段两侧部分区域略图,本区域山地冰川的雪线海拔高度在4 800 m左右,图乙为图甲中密支那和保山的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密支那的自然带类型与主要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
①海拔高度低;②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③深受西南季风的影响;④地处山地迎风坡
A.热带季雨林带,①③④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②③④
C.热带季雨林带,①②③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①②④
【小题2】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从怒江河谷Q点向西北方向攀登图甲中高黎贡山,考察其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他们自Q点到山顶依次看到的自然景观排列正确的是( )
①常绿阔叶林;②针阔叶混交林;③干暖灌丛;④针叶林;⑤高山草甸;⑥高山冰雪
A.①②④⑤
B.①④⑤⑥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⑤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密支那位于缅甸,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所学气候类型分布,密支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类型为热带季雨林带。其成因主要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地处高黎贡山的迎风坡,海拔较低(与保山相比)。综上所述,A项符合题意。
【小题2】河谷一般生长灌丛,向上本来应该分布与该地水平地带段相同的植被,但由于海拔较高,只能依次分布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高山草甸、高山冰雪等。因此组合正确的只有B项。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自然带类型及其成因;山地垂直带谱排序。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某地年平均气温为27.2℃,年降水量为2413mm,且各月分配均匀,形成该气候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该地纬度位置较低
B.该地四周全是海洋
C.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D.太阳辐射强度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材料可知,该地区终年高温多雨,应该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考点:该题考查气候形成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13年1月华北地区连续数天出现灰霾天气。灰霾是指大量极细微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据此回答各题:
【小题1】造成本次灰霾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强低压
D.弱高压
【小题2】造成我国灰霾天气越来越严重的原因主要有:
①机动车辆的增多;②高能耗工业比重大;③冬季燃煤取暖;④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冷锋、暖锋和强低压都可能形成降水天气,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弱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污染物不易扩散,可能出现灰霾天气,D正确。
【小题2】机动车尾气、高能耗工业、冬季燃煤都会排放大量的细微颗粒物,形成灰霾,B正确。二氧化碳是气体,会引起全球变暖,对灰霾天气影响不大。
考点:常见的天气系统和灰霾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某月90°E附近海平面气压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回答问题。1.据气压值推断,该月最有可能是2.甲地在该月盛行3.甲地该月的气候特征是4.图示经线可穿越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E.西北风
F.西南风
G.东北风
H.东南风
I.寒冷干燥
G.酷寒烈风
温和湿润
高温少雨
乌拉尔山
印度洋
热带雨林
新西兰
参考答案:1. A
2. C
3. D
4. B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区域的经纬度判断,60°N,90°E附近为陆地形成高压,为北半球的冬季,为1月份。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甲地位于亚洲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东北季风影响,气候干燥,该地区位于热带地区,所以气候特征为高温少雨。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4.乌拉尔山的经度大约为60°E,该经线向南能穿过印度洋。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资源问题与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