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图及“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图17)

材料二?图18为“1951—1997年该地区年平均温度、水稻种植面积及单产的变化图”。

(1)据图中信息判断①、②、③三地适宜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3分)
(2)结合调水地区自然、人文特征的差异说明“北水南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该地区水稻生产的变化,并简述其原因。(4分)
(4)图中②地区主要灾害有洪涝、干旱及_______________等类型,并说明该地区应采取的
主要防灾措施。(3分)
参考答案:
(1)林地?耕地?草地(3分)
(2)辽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河流径流量较小,供水量较小;辽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嫩江(松花江)水量充沛;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4分)
(3)变化:种植面积扩大(1分);产量不断增加(1分)
原因:气温上升,使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1分)?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1分)
(4)风沙、寒潮、水土流失(任答一点得1分)
防灾措施:①兴建防护林体系,防风固沙;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干旱等,
②兴修水利工程,起到防洪、灌溉等作用。(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西部大开发的十年,是陕西省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经济综合实力迅速提升的十年。读陕西省相关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材料一:2008年陕西省粮食播种面积4852.05万亩,粮食总产1150.9万吨,全省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与1999年比,在粮食面积减少近20%的情况下,产量增长6.4%,2000-2008年粮食单产年均增长3.2%。
材料二:陕西省三大产业结构图

材料三:陕西省略图

1.1999年以来,陕西省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2.陕西省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分布特点是?
?,其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
3.渭河和汉江的分水岭是?;渭河和汉江比较,含沙量较大的是?,主要原因是?
?;含沙量大对河流综合开发的不利影响有?、?等。
4.渭河谷地和汉江谷地分属哪种农业地域类型?两地发展农业不同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
?
?。
5.近年来,陕西省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主要是什么原因?
?
参考答案:
1.第一、第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3分)
2.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渭河平原(或主要依托大城市分布、沿交通线分布等)?①以大城市为依托,科技力量雄厚;②现代化交通发达;③国家政策扶持等;④经济发达,市场广阔(3分,答对3点即可)
3.秦岭?渭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1分)?淤塞河流和水库(或湖泊);引发水旱灾害;降低河流通航能力(2分,答对2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4.旱地农业?水田农业?渭河谷地: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等(1分)?汉河谷地:水热条件好(亚热带湿润区)
5.农业科学水平提高,粮食单产不断提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8分)
(2)陕西洛川是我国苹果主产区之一,分析其优越的气候条件,并说出该区发展苹果种植业的环境效益。(10分)
参考答案:
(1)东部是华北平原,地势较平坦;中部是太行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西部是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6分)
(2)气候优势:洛川产区地处黄土高原,海拔高,光照充足,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合成(2分);距海较远,气候大陆性强,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2分);地处暖温带(中纬度),适合苹果生长(2分)。环境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2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注记名称可以判断,图示区东部是华北平原,地势较平坦;中部是太行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西部是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2)洛川产区地处黄土高原,海拔高,光照充足,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合成。该地距海较远,气候大陆性强,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地处暖温带地区,适合苹果生长。这是苹果生产的气候条件的优势。发展苹果种植,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取得较好的环境效益。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2009年2月11日武汉召开的“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工作调度会,要求年内将在机制创新、产业发展、建设示范工程三个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力争全国率先。据此并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武汉城市圈内城市的等级层次组合正确的是? ( )
A.3级
B.2级
C.4级
D.1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