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十) 
 A.河流因素 B.地形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其成因属内力作用。A正确。
【小题2】受中部山地地形的影响,岛上交通线为环状。B正确。
考点:板块构造、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喜马拉雅山脉是图中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①③
【小题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判断,(   )
A.红海的面积将不断扩大
B.地中海的面积将不断扩大
C.印度半岛将来会和亚欧大陆分离
D.大西洋的面积将大大缩小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升抬起形成的,图中板块③为印度洋板块,①为亚欧板块,故答案选D。
【小题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判断红海地处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处,面积将不断扩大,答案A正确,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处,面积将不断缩小,答案B错误,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处,印度半岛将来不会和亚欧大陆分离,答案C错误,大西洋处在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属于生长边界,其面积将不断增大,答案D错误,故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压力或张力过大发生断裂,产生位移形成断层
B.压力或张力过大都能形成褶皱
C.岩体发生破裂就是断层
D.压力过大先形成断层,后形成褶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B项压力或张力过大都能形成断层;错误。C项岩体发生断裂且两边岩层发生错位,而形成断层;错误。D项压力过大,先形成皱褶再形成断层;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2分)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气候干旱、沙漠遍布,大部分地区无常年河流,被称为无流区。下图为阿拉伯半岛地形图。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绘出沿北回归线的阿拉伯半岛地形剖面示意图。(4分)
(2)简析该半岛降水稀少的原因;并解释除降水外该半岛大部分地区成为无流区的自然原因。(8分)
(3)甲地畜牧业较发达,推测其用水来源及其成因。(6分)
(4)有专家提出在本区实施人工增雨以缓解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你认为是否可行,并阐释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画图(4分)要求:纵坐标点标注正确,东西沿海到海平面(0米)。
总趋势准确得4分,其它酌情得分。
(2)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东北信风来自内陆,性质干燥;西部地势较高(高原),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3分)
纬度低,山地海拔低,无永久高山冰雪融水;沙漠地区气温高,风沙大,风力强,加剧了水分的蒸发;沙漠遍布,透水性能好,有利于下渗,因此形成无流区。(5分)
(3)该地水源主要是地下水。原因是地势低,地下水埋藏较浅或出露地表,便于利用。(6分)
(4)理由与观点匹配方可得分,否则不得分。(4分)
不可行。该地区气候干旱,大气中的水汽少,人工降雨成本太高。
可行。该地区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人工增雨可以增加水量,缓解当地缺水问题。
本题解析:
(1)画图,要求纵坐标点标注正确,均匀,每格距离相同,东西沿海到海平面,高度0米。剖面线穿过地区,海拔最高大于1000米,位于西部。东部有一高点,海拔200-1000米之间。总趋势准确。
(2)读图,根据纬度,该地位于大陆西部,北回归线穿过该地区,所以该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东北信风来自内陆,性质干燥。西部地势较高,高原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所以降水少。该地纬度低,山地海拔低,无永久高山冰雪融水。沙漠地区气温高,风沙大,风力强,加剧了水分的蒸发,难以形成径流。沙漠遍布,透水性能好,有利于下渗,因此形成无流区。
(3)读图,根据图例可以判断,甲地的海拔低,地下水埋藏较浅或出露地表,便于利用。故该地水源主要是地下水。
(4)这是发挥题,理由与观点匹配方可得分。该地区气候干旱,大气中的水汽少,人工降雨成本太高,所以说不可行。该地区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人工增雨可以增加水量,缓解当地缺水问题,所以说可行。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有关褶皱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高处为背斜,地势低处为向斜
B.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C.背斜是岩层受张力影响而形成的,向斜是岩层受挤压力影响而形成的
D.地貌上,背斜一定是山,向斜一定是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间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中间岩层向下凹为向斜。在内力作用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而在外力作用下,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故B项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背斜和向斜的判断,并能结合内外力的不同作用进而分析对地貌形态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