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A.西南 B.西北 C.华南 D.华北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冬至日时在12月22日前后,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所以数九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南极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太阳直射点与武汉的纬度差,越来越小,武汉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南半球,故选项C正确。
【小题2】由数九歌中“三九四九冰上走”可知,该地区应该有结冰期,西南、华南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没有结冰期,所以可以排除选项A.C;由题中“五九、六九看杨柳”可知该地的代表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可知,在3月份该地已经开始农业生产活动,西北纬度较高,而且典型植被以荒漠为主,故选项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下图示意屋顶太阳能发电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 下列地区中,最适宜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东南丘陵
D.云贵高原
【小题2】利用楼顶(平顶)自建光伏发电站,电池板与楼顶倾角最小的城市是
A.乌鲁木齐
B.广州
C.郑州
D.北京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建太阳能电站,需要在光照充足的地区。选项中四地,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所以最适宜建太阳能电站,B对。其它地区光照较少,不是最适宜区。
【小题2】光伏电站的电池板应与阳光垂直,才最有利于发电。电池板与楼顶倾角最小,说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与直射点的纬度 差最小。四个选项中,乌鲁木齐、郑州、北京都位于温带,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A、C、D错。广州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倾角最小,B对。
考点:太阳能电站的建站条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①太阳黑子会使地球温度降低
? ②耀斑爆发时,会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 ③太阳活动会引起‘“磁暴”,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 ④耀斑将大量能量发射至地球,引起地球上大面积干旱
[?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11分)我国一艘海洋考察船于12月3日12时(北京时间)从上海启航,航行20天零3小时到达位于120°W、75°S的研究地点,一个月后,航经澳大利亚的悉尼,再继续航行考察,又经两个月后回到上海(如图)。问答下列问题。
(1)考察船到达研究地点时,当地是几日几时?是白天还是夜间?为什么?(4分)
(2)考察船航经悉尼时,悉尼是什么季节?为什么?(4分)
(3)考察船回到上海时,上海的昼夜长短如何?为什么?(3分)
提示:在回答“为什么”时要答出相应的时间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参考答案:
(1)到达时间是12月22日23时,处于白天。因为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75°S有极昼现象。(4分)
(2)悉尼正值夏季。因为此时为1日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北侧),南半球的悉尼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昼长夜短,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为夏季。(4分)
(3)考察船回到上海正值春分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所以上海昼夜等长。(3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北京时间12月3日12时出发,可以计算出此时120°W的时间是12月2日20时。航行20天零3小时,所以到达时间是12月22日23时。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南极圈内是极昼现象,75°S有极昼现象。所以处于白天。
(2)结合前面分析,12月22日23时到达研究地点,一个月后到悉尼,约是1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悉尼位于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昼长夜短,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为夏季。所以悉尼正值夏季。
(3)又经两个月,考察船回到上海,约是3月22日左右,正值春分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所以上海可能是昼夜等长。
考点:时间计算,极昼极夜现象,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区域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