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
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
2、与①地区相比,③地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
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
C.水热资源丰富
D.人均耕地面积大
3、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 ]
A.②地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
B.③地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④地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⑥地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参考答案:1、C
2、C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8分)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Jakarta)是东南亚第一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海港。位于爪哇岛西北部沿海,是印度尼西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
材料二:雅加达逐月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统计表

材料三: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这一决定促使美国轮胎生产商将厂房转移到其他低成本的国家。
(1)结合图中信息,简述印度尼西亚河流众多而短小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雅加达降水时间分布的特征和成因。(10分)
(3)美国对中国进口轮胎实行惩罚性关税后,美国轮胎产商将可能把厂房转移至印度尼西亚,简析印度尼西亚承接转移的区位优势(从原料、劳动力、交通进行分析)。(6分)
(4)印度尼西亚地质灾害频发,简述其自然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2分);岛屿面积较小,纵深小,河流短小(2分)。
(2)雅加达6月—10月降水少,11月—5月降水丰富(2分)。6月—10月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东南季风影响(2分),雅加达位于季风背风坡,雨影区,降水少(2分)。11月—5月该地受赤道低压带或西北季风控制(2分),雅加达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2分)。
(3)轮胎生产优势:世界上天然橡胶的主要生产国,原料丰富(2分);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具有充足和廉价的劳动力(2分);地处马六甲海峡沿岸,海运便利。(2分)
(4)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交汇处,地壳活动,地震,火山频繁(2分);岩体破碎,土层疏松(2分);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2分);降水量丰富,多暴雨易引发滑坡、泥石流(2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经纬度分析,印度尼西亚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所以河流众多。该国是群岛国家,岛屿面积较小,河流距海岸近,所以河流短小。
(2)读材料二表格,可以看到雅加达6月—10月降水少,11月—5月降水丰富。根据经纬度分析,6月—10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到赤道以北,该地受东南季风影响,雅加达位于爪哇岛西北部,季风背风坡,雨影区,所以降水少。11月—5月该地受赤道低压带或西北季风控制,雅加达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所以降水丰富。
(3)在印度尼西亚进行轮胎生产有原料优势。这里是世界上天然橡胶的主要生产国,原料丰富。该国人口超过1亿,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国,经济水平低,具有充足和廉价的劳动力。地处马六甲海峡沿岸,海运便利,具有交通优势,便于产品销售。
(4)从板块构造看,该国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交汇处,地壳活动,地震,火山频繁。从地质地貌角度分析,该地岩体破碎,土层疏松,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降水量丰富,多暴雨,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生态学家研究气候对植被的影响时绘制的我国生态气候图。根据a地气候类型示意图中所作的说明,分析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带的b、c两地的气候类型示意图,并回答1~2题


1、从充分利用当地农业气候资源、取得农作物生产的最佳社会经济效益角度考虑,b、c两地合理的农业种植制度是①b地为一年两熟到三熟,双季稻加冬作油菜②b地为一年两熟,小麦复种花生或棉花③c地为一年两熟,冬小麦复种玉米或谷子④c地为一年两熟,春小麦、玉米与大豆隔年轮作
[? ]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2、能够减轻c地农业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①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②跨流域调水来抵御伏旱③修建水库来防洪抗旱④超采地下水来缓解春旱
[? ]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B.西北沙漠地区;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C.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D.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要求熟悉我国的各区域特征。图示由太阳能、作物、饲料、牲畜、沼气、食用菌、蚯蚓等组成的一个生态农业模式,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圈。其中“牲畜——沼气——食用菌”是核心,太阳能、沼气为动力。解此题的关键是沼气池的适用地区,青藏高寒区种植饲料、发展沼气都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种植饲料也不可取,且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均以游牧业为主;东北地区发展沼气必须建造玻璃温室,才能为冬季沼气池的运行提供温度;而“猪——沼——果(菜、菌、药、花)”生态农业模式,在我国南方地区非常有代表性,沼气一年四季均可运行。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绿草如菌、水蓝天阔、鸟飞鱼游,这曾是人们向往的青海湖,但由于周边环境恶化,水位下降,湖面萎缩,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今已是满目疮痍,容颜受损。据此回答下题。专家们发出这样的警告: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青海湖的湟鱼会“黄”,鸟岛会“倒”,青海湖将在青藏高原上被“彻底蒸发”,从而变成又一个“罗布泊”。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A.要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
B.要大力发展民族经济
C.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D.要坚持以人为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能力和对可持续发展知识的迁移能力。能够结合所给背景材料和题干中的相关知识点: “绿草如菌、水蓝天阔、鸟飞鱼游,这曾是人们向往的青海湖”和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青海湖的湟鱼会‘黄’,鸟岛会‘倒’,青海湖将在青藏高原上被‘彻底蒸发’” 来实现对教材知识的有效整合和具体迁移。
【标签】选择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