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
射升空,设计在轨寿命两年。据此回答问题1.“天宫一号”选择在酒泉发射是因为这里2.天宫一号成功发射时,国际标准时间(中时区的区时)为
A.海拔高,接近卫星所在的大气层
B.纬度低,接近地球同步轨道
C.气候干旱,大气的透明度高
D.设备先进,科技力量雄厚
E.9月29日5时16分3秒
F.9月29日13时16分3秒
G.9月29日21时16分3秒
H.9月30日5时16分3秒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卫星发射和时间计算。
1.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气能见度高。
2.材料反映发射时为北京时间29日21时16分3秒,中时区时间较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右图是亚欧大陆60°N纬线上某月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题。
1.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2.在正常情况下,此时3.以下关于甲、乙、丙的正确说法是
A.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丙地
B.丙地白昼时间比乙地短
C.乙地受暖流及西风影响
D.乙地濒临海洋,丙地深居内陆
E.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F.南极洲的温度低于甲地
G.北印度洋洋流向东流动
H.亚欧大陆上受高压控制
I.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G.甲地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甲乙之间的地带每年都有凌汛现象
丙地是人口密集区
参考答案:1. C
2. D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三地位于同一纬度,故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昼夜长短相同,A、B错误;根据图示亚欧大陆部分,内陆气温低于沿海,故判断此时为1月的平均气温分布,此时乙地位于亚欧大陆西侧,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内陆和大陆东岸高,C项正确。图示乙位于亚欧大陆西部的大西洋沿岸,而丙位于太平洋沿岸,D错误。
2.结合上题结论,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故大陆内部较同纬度的海洋气温低,故等温线应“凸高为低”,即等温线应向气温较高的低纬地区凸出,A错误;此时全球最低气温出现在亚欧大陆内部,B错误;北印度洋上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自东向西流,C错误;亚欧大陆上较同纬度海洋的气温较低,故影响亚洲高压,D项正确。
3.乙地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A错误;甲地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陆,60°N附近,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影响,自然带属于亚寒带针叶林带,B错误;丙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受气候和地形影响,人口稀少,D错误。甲乙之间的地带,所处纬度高,冬季气温在0°C以下,且河流多自南向北流,故容易出现凌汛现象,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的气候、海陆分布对气温分布的影响和世界区域地理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较强,考点较多。学生只要掌握世界区域地理的自然地理环境基本概况,并能结合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等温线弯曲的基本原则和凌汛形成的基本条件等基本内容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问题。

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更替
C.运动物体偏向
D.海陆热力性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这一现象为地球自转,结合实验它只能演示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问题。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需结合情景明确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便迎刃而解了。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在我们哈尔滨地区,要使房屋获得最好的光照条件,窗户应开在房屋的(?)
A.南墙
B.北墙
C.西墙
D.东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由于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而哈尔滨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故朝南的窗户光照条件最好。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洲的长城考察站、开普敦、北京三个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B.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四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依次增大
C.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
D.南北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为15°/小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除极点外,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均为15°/小时,而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则因纬度的增高逐渐减小,南北纬60°处,约为赤道地区的一半;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四地纬度逐渐增高,线速度应依次减小;在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