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昼夜分界图,回答:(8分)

(1)这是北半球?节气,太阳直射点位于?线。
(2)此时,有极昼现象的地区是?。
(3)此时,D点地方时为?时,和D点地方时相同的
是?点。
(4)若A点的经度为90°E,则此时北京时间为?时。
(5)ABCD四地中昼最长的是 ??,夜最长的是 ?。
参考答案:(1)?冬至? ,?南回归?
(2)?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3)? 2,? B?
(4)? 14?
(5)? B?,? C
本题解析:(1)根据光照图可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2)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3)地方时的计算,目前A是12点,计算D的地方时。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4)A是12点A点的经度为90°E,北京时间计算。(5)自北向南昼增加,夜减小。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过A点时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都大于B点
B.地球运行至B点时,太阳直射点刚好在南回归线上
C.地球运行至离太阳最远的A点时大致是7月初
D.地球自转轨道面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66°34′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A位于远日点,大致在7月初,B近日点,大致在1月初,A点公转线速度比B点慢,A错C对;近日点在1月初,太阳已开始向移动,不在南回归线,B错;自转轨道面和公转轨道面称为黄赤交角,为23°26′,D错。
考点: 地球公转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元宵节石家庄的昼夜长短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是
A.昼长夜短,白昼在变长
B.昼长夜短,白昼在变短
C.昼短夜长,白昼在变短
D.昼短夜长,白昼在变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太阳光照图的综合判断。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元宵节正月十五为2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则昼短夜长,白昼在变长。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图15和图16,完成下列问题。(6分)
(1)判断图中所表示的B的节气是??,C节气是?。
(2)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到左图中?点(填字母)附近时,公转速度相对较快。
(3)右图中,太阳直射点从_______点到_______点(填字母),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遭受台风灾害最大的季节。
(4)在右图中,当太阳直射点由C→D的移动过程中,淮安区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参考答案:(1)夏至日?秋分日?(2)D?(3)B? C
(4)由昼夜等长到昼渐短、夜渐长到昼最短夜最长
本题解析:(1)根据公转轨道图示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B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夏至日;D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表示冬至日,故A表示春分日,C表示秋分日。(2)地球公转速度最近日点最快,为1月初,接近冬至日。(3)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故判断为夏至日到秋分日之间。(4)图示C为秋分日,D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故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长逐渐变短,夜变长。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二分二至节气,并利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昼夜长短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我国北方住宅的楼间距理论上应该比南方大,理由是(?)
A.北方地表平坦开阔
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长
C.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
D.南方气候更加温暖湿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楼间距应考虑一年中当前楼的影子达到最大时的影长,故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即物体影子达一年中最长。为我国北方纬度较高,故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南方小,故楼间距应较南方大。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常规考点,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对楼间距的影响,尤其是以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分析楼间距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