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美国城市人口密度依时间先后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图(a、b、c表示先后不同时期),回答问题。
1.下列哪个名词适合用来描述人口密度的时空差异2.关于c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化
B.区域专业化
C.农业机械化
D.城市化
E.c时期是城市化的快速增长时期
F.引起c时期变化的原因是交通通达性差
G.c时期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市中心
H.c时期可能出现的现象是逆城市化现象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
1.图示反映城市人口分布的变化:由市中心向郊区转移,该现象反映了逆城市化的人口流动,但逆城市化属于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c时期,出现城市中心区萎缩,而郊区人口密度大,符合逆城市化的特征。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2012年7月10日晚的一场暴雨,让北京再次上演了“看海、观瀑、车成潜水艇、人变美人鱼”的情景。该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城市内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2.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降水强度太大
B.排涝设施太差
C.绿地水塘太少
D.气象预警滞后
E.a 增加
F.b 增加
G.c 减少
H.d 减少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试卷分析:
1.城市内涝的形成根本原因是排水不畅,导致暴雨影响下市区大量积水。
2.“可呼吸地面”的最大作用是能透水,故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同时也使城市的蒸发量增加。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和城市化的影响。
点评:本题结合的关键是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城市化的影响(改变地面状况使下渗减少)分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
A.城市的数量
B.城市人口数量
C.城市的规模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读下面几幅图,回答下题。
1.图甲中a、b、c、d四地最容易出现大城市的是2.图乙表示四地中某城市的几种规划方案,其中圆圈代表城市外缘,圆心为市中心,则规划不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E.①
F.②
G.③
H.④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根据图示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赤道附近的ab因为气候过分湿热,不利于人口分布,所以不容易形成大城市;c位于大陆西岸,形成热带沙漠气候,过分干热,也不易形成大城市;d位于大陆东岸,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利于人口的分布,容易形成大城市。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本题考查城市规划。在市中心不适宜布局车站,会导致交通在市中心汇集,导致交通拥堵。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该图是我国东部某城市1981年和2005年比较图。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的是2.由图可见,该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有
①城市规模扩大
②郊区城市化
③逆城市化现象
④城市经济结构变化3.从1981年到2005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市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市场广大
A.甲
B.乙
C.丙
D.丁
E.①④
F.②③④
G.①②④
H.①②③④
I.①②
G.①②③④
①②④
①②③
参考答案:1. A
2. C
3. D
本题解析:考查城市化。
1.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环境优美的高坡地区。甲位于河流上游,且远离工业区。
2.从图中并未出现卫星城,因此并未出现逆城市化。
3.考查城市工业区的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