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方果农利用麦秸、稻草、玉米秆、杂草等有机物质,覆盖于树盘、树行(一行行果树)或全果园。覆盖厚度在15-20cm,一般连续覆盖3-4年为一个周期。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地,然后继续覆盖上述有机物质。利用自然生杂草和生草覆盖时,最好在夏季进行。
材料二?下图为某区域年太阳日照时数及苹果产地分布图。下表为不同苹果产区与最适宜区的气候资料。


材料三? B所在地区是我国苹果主产区之一。目前,该区红富士苹果栽培面积约占苹果总面积的60%,早、中熟品种面积偏低,致使成熟期过于集中;商品化处理仍以简单的手工分级为主,大部分采用土窖贮藏;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很难实现产、运、贮、销一体化。
(1)为什么利用自然生杂草和生草覆草最好选择在夏季?(2分)
(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种植苹果的区位选择在A地还是B地产生了争论。对此谈谈你的观点,并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理由。(4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出B地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3分)
参考答案:
(1)夏季高温多雨,覆草易腐烂,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水分蒸发;调节地温。(每点1分,任答其中2点得2分)
(2)A地(1分) 年降水量符合最适宜区要求(1分);光照较充足;地形多低山丘陵,适合种植苹果;土壤较肥沃(每点1分,任答其中2点得2分)
B地(1分)?年均温、夏季平均气温方面更接近最适宜区温度(1分);光照充足;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每点1分,任答其中2点得2分)(只答A地或B地不得分)
(3)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调整苹果品种种植结构;改善交通条件,提高产品运输能力,提高保鲜等技术(任答其中1点得1分);延长产业链,对苹果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1分);合理种植,保护植被,防治水土流失(1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覆草主要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夏季高温多雨,覆草易腐烂,便于增加土壤肥力。覆草还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地面,有利于调节地温。
(2)读图,结合表格数据分析,A地,年降水量符合最适宜区要求,光照较充足,位于山东境内,地形多低山丘陵,土壤较肥沃,适合种植苹果。B地,年均温、夏季平均气温方面更接近最适宜区温度,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降水量较小,灌溉水源充足,也适宜种植苹果。
(3)B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发展苹果产业,要合理种植,保护植被,防治水土流失。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调整苹果品种种植结构。改善交通条件,提高产品运输能力,提高保鲜等技术。延长产业链,对苹果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32分)
材料一:图中ABCDE为浙江某地的5个小村庄,其中D是浙江省生态文明村。靠着优越的自然条件,村民们大力发展种养业(主要是种植和养殖),过着富足而平静的生活。
材料二:某小村庄D所在区域的局部图

(1)图示区域内最高点的海拔数值范围为?。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6分)
(2)图中①—⑥六个观测点中,你至少选择哪几个观测点便能够看到整个图示区域。(3分)
(3)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供的信息,简述D村是省生态文明村的条件?(4分)
(4)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优势,试述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至少说出三点,9分)
(5)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该地区近期拟设立一个建制镇。你认为镇驻地应设在上图中的哪个居民点。请阐述你的理由。(10分)
参考答案:
(1)700~800米。?该区域南部高北部低,以山地丘陵为主。
(2)③④?
(3)D村地处我国东海沿岸地区,气候条件优越,且依山傍海,风景秀丽;
(4)该地属于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并且有丘陵、滨海平原和水库,适宜发展的农业如亚热带水果、水稻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等;基于该区域的某些特色农产品可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图示北部海域有海岛和沙滩,可以开发休闲旅游业。
(5)C居民点;地处滨海平原,地势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沿河临海,铁路通过,水陆交通便利;位置适中(中心地),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居民点的联系;原有的规模较大
本题解析:
(1)描述地形特征应该从地势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进行。该地南部高北部低,以山地丘陵为主。最高点海拔为700~800米。
(2)本题考查等高线图中的通视问题。③④两地结合便能够看到整个图示区域。
(3)根据材料分析:“靠着优越的自然条件,村民们大力发展种养业(主要是种植和养殖),过着富足而平静的生活。”所以发展生态村的条件为地处我国东海沿岸地区,气候条件优越,且依山傍海,风景秀丽。
(4)本题考查区域开发。该地属于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并且有丘陵、滨海平原和水库,适宜发展的农业如亚热带水果、水稻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等;基于该区域的某些特色农产品可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图示北部海域有海岛和沙滩,可以开发休闲旅游业。
(5)本题考查城市区位。C居民点,地处滨海平原,地势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沿河临海,铁路通过,水陆交通便利;位置适中(中心地),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居民点的联系;原有的规模较大,适合发展为城镇。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甚至超过第二产业的区域可能是
[? ]
A、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
B、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
C、工业区域
D、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

材料二?“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且在作物收割后,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特庄稼根茬留在田地过冬。下表为实施“保护性耕作法”实验前后,图中棉花产区冬春季节的有关资料。

(1)说出图中棉花生产区有利的气候条件。(4分)
(2)结合材料二,简述实施“保护性耕作法”的优点。(4分)
(3)简述新疆干旱气候对地形,河流、植被的影响。(3分)
(4)新疆矿产资源丰富多样,有人认为应加大开发力度;有人鉴于新疆环境脆弱,认为应控制开发速度。你认为呢’试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夏季高温,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③夏季昼夜温差大;④降水少,利于棉花后期的生长和采摘;⑤冬季低温,能减少来年病虫危害。(共4分,任答4点给4分)
(2)保持(或增加)土壤水分(1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1分);减少了风力对土壤侵蚀(减轻荒漠化危害)(1分);增加大气湿度(1分)。
(3)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形成沙漠和戈壁(风蚀、风积地貌广布)(1分);河流少,流量小(1分);植被稀少,多荒漠(1分)。
(4)应加大开发力度。理由:①新疆矿产资源丰富;②需求量大,市场广阔;③有铁路、管道交通,运输便利;④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促进新疆经济发展。
应控制开发速度。理由:①新疆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大规模开发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②资源大规模开发易造成资源枯竭;③目前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较低,易造成资源浪费;④控制开发速度,有利于我国资源的战略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两种观点,任答一种均可,但需观点和理由一致才能得分,共3点,任答3点给3分。除所给窃案外,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均可给分)
本题解析:
(1)读图,图中的棉花产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这里是暖温带地区,夏季高温,热量丰富,光照充。降水较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利于棉花后期的生长和采摘。冬季低温,能减少来年病虫危害。这是有利棉花生产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数据,“保护性耕作法”有利于保持或增加土壤水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了风力对土壤侵蚀,减轻荒漠化危害。增加大气湿度。
(3)新疆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形成沙漠和戈壁地貌,风蚀、风积地貌广布的特点。降水少,河流少,流量小。气候干旱,导致植被稀少,多荒漠植被。
(4)这是一道发挥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新疆矿产资源丰富,市场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新疆有铁路、管道交通,运输便利。加大开发力度,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促进新疆经济发展。所以应加大开发力度。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新疆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大规模开发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资源大规模开发易造成资源枯竭。目前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较低,易造成资源浪费。控制开发速度,有利于我国资源的战略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控制开发速度。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人工环境不包括
A.一幢幢高大的城市建筑物
B.都江堰
C.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红色荒漠”
D.喜马拉雅山上的高山草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人工环境指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