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读图完成题。
1.PQ线位于2.下列四项,属于X地所在国的是3.北京一年中雨量最多的季节,X地4.Y地所在国
A.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东半球
E.大堡礁
F.泰姬陵
G.好望角
H.格林尼治天文台
I.每月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
G.盛行东北季风
时逢干季
气旋活动频繁
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东岸附近海域有寒流流经
是世界主要的小麦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是世界主要水稻生产国之一
参考答案:1. D
2. A
3. D
4.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要求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进行推理和思考,从经纬度和海洋的位置来判断,PQ线位于南半球,东半球,因为1200E与30.50N相交的地点位于我国浙江省,浙江省以西不是海洋,30.50N与1350E、1500E相交的地点是海洋而不是陆地,所以判断30.50N是错误的。东西半球是以200W和1600E为界,正确答案选D。
2.大陆主体位于南半球1200E到1500E,为澳大利亚。好望角位于非洲,泰姬陵位于印度,格林尼治天文台位于英国,澳大利亚东部有著名的大堡礁。正确答案选A。
3.30.50S附近是地中海其后,北京一年中雨量最多的季节是夏季(7、8),此时南半球是冬半年,地中海气候是多雨期,西风带控制,气旋活动频繁。正确答案选D。
4.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小麦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东岸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而不是寒流经过,澳大利亚东临太平洋,但离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还有一段距离。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主要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与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涉及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区域图的判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如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下列有关地球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2.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整个大气圈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即岩石圈
C.③圈层由塑性物质组成,为岩浆的发源地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E.纵波、横波通过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时,波速都增加
F.⑤圈层虽由固态物质组成,但在该圈层无法观测到横波
G.①和②之间的圈层即水圈
H.地球各内部、外部圈层都是连续且规则的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1.图中①为大气平流层,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⑤为内核。
2.⑤圈层是内核,受为液态物质的外核影响,横波无法到达⑤圈层。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如图为不同纬度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玫瑰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示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2.冬至日图中四地白昼时间由长到短依次是
A.①③④②
B.②①③④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
E.①④③②
F.②①④③
G.④③②①
H.③②①④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根据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判断,①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判断位于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②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0,判断该地为北极圈上;③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90°,判断位于北回归线;④在北半球冬半年,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为90°,判断该地位于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
2.结合上题结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全球昼长越往南越长。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甲图为某日侧视日照图,其中AB线为晨昏线,AC线与BD线的经度差为180°;乙图为北半球某地该日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关于甲图AB线和乙图所示地点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2.若AB线为晨线,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晨线,50°N
B.昏线,40°S
C.晨线,70°N
D.昏线,70°N
E.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
F.天山牧民利用云杉林以上的牧场放牧
G.尼罗河正处于枯水时期
H.地中海气候温和多雨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综合运用。
1.根据乙图可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从乙图可知此时该地刚刚出现极昼现象,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0°,当地地理纬度=(180°-40°)/2=70°N,由此可知70°N以北出现极昼可知AB为昏线。
2.若AB为晨线,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尼罗河正处于枯水期。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当太阳风暴到达地球时,地球上具有可降低太阳活动对其影响的保护层是
A.水圈
B.生物圈
C.岩石圈
D.地球磁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