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农历八月二十四)18点59分57秒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阅读图文,回答相关问题。



(1)“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当日,月球在图2中的位置大致为①②③④中的_______处,当天的
? 月相为___________,海洋形成_______(大,小)潮。
(2)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发射当天白昼时间最短的是______,
?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______。
(3)从“嫦娥二号”卫星传回的月球表面影像可以看到月面的基本形态是___________,虹湾是一片相
? 对______________的地区。
(4)地球上的人看月球,总是看到月球的同一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下列有关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月球上可看到极光现象? 
B.月球上太阳能资源丰富
C.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是因为月球上没有水? 
D.地球上的潮汐能与月球无关
 
	        3、单选题  月球是地球的近邻,也是地球的卫星。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认为,月球是一个绝佳的天文观测场地。我国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探月工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南纬1.50°的预定撞击点。据此回答1—2题。
1、科学家称“月球是一个绝佳的天文观测场地”,其依据可能是
[? ]
A.月球上天气状况稳定,便于观测
B.月球的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小
C.月球上没有灯光及人工无线电的干扰
D.月球上昼夜交替周期长,适宜观测的时间长
2、“嫦娥一号”撞击月球留下的坑,将在月球表面保留上千年。其主要原因是
[? ]
A.月球上没有风力、流水等外力的侵蚀现象
B.月球上没有风化现象
C.月球上没有大气,“嫦娥一号”对月球的撞击力大
D.月球内力作用表现微弱
 
	        4、综合题  读日、月、地运行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 图中实线表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圆形虚线表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地球以每天约1°的速度在轨道上自西向东运行。当地球从A运行至B时,月球正好自M1至M2绕地球公转了一周。
? 图中实线表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圆形虚线表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地球以每天约1°的速度在轨道上自西向东运行。当地球从A运行至B时,月球正好自M1至M2绕地球公转了一周。
(1)根据天文观察,月球每24小时在其公转轨道上运行约13.2°。这样,月球完成绕地球一周的周期大约是________天。同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向东移动了________度。
(2)月球运行过程中朝向地球的月面几乎是不变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球运行到图中B位置时,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________。如果在清晨观察天空,从时间先后比较,该月相的出现比太阳升起时刻要________。
(4)当地球先后运行到A与C两个位置时,地球上人们看到的月相都是__________,这段时间间隔被称为________月。
(5)月球从M2位置运行到M3位置约需2天多,据图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2010年10月8日10时45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二号”卫星开始实施第二次近月制动,约17分钟后,发动机正常关闭,卫星顺利进入周期约3.5小时的椭圆环月轨道。经过第二次“太空刹车”,“嫦娥二号”卫星远月点高度由8631千米降至1830千米。据此回答1—2题。

1、“嫦娥二号”在第二次近月制动后,对其在近月点或远月点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近月点时公转角速度慢
B.近月点时公转线速度慢
C.远月点时公转角速度慢
D.远月点时公转线速度快
2、当“嫦娥二号”卫星顺利进入环月轨道时,全球属于10月8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
A.2/3
B.1/4
C.5/8
D.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