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①气候较湿润?②河流湖泊众多 ③以耐旱作物为主?④以乳畜业为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被誉为“中华之最”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每年利用陆、海、空和网上通道,将市内外的30多亿千克蔬菜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和10多个国家,成为全国最大的“菜篮子”;寿光创建的冬暖式蔬菜大棚传遍大江南北,掀起了全国蔬菜史上的“白色革命”浪潮。根据以上相关材料,回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左右这种格局变迁的因素是价格因素,是市场因素。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温室大棚”能够反季节种植蔬菜,主要是通过改变热量条件实现的。大棚使地面辐射不容易散失,增加温度。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3: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因素影响了周围各地市所产的适宜长距离运输的蔬菜,大都运往寿光进行销售。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我国东南局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国大陆区域经济合作总体布局中一个新的板块。
随着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的战略构想,随着“海峡西岸”
写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服务海西”的意识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海西”概念开
始助推闽台乃至两岸的交流与合作。
(1)甲河是?,乙河是?;丙是?列岛。
(2)同一纬度的a、b、c、d四地,年降水量最丰富的是:?
A. a? B. b? C. c? D. d
(3)若a、b同一海拔高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 a处1月气温比b处高? B. a处1月气温比b处低
C. a处7月气温比b处高? D. a处7月气温比b处低
(4)闽南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出口创汇农业,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交通便利? C.气候条件优越? D.农业技术雄厚
(5)为了促进乙河干流所在省的经济发展,在能源的开发利用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的常规
能源是什么,主要理由是什么?
(6)试分析在乙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圈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1)浊水溪?闽江?澎湖 (3分)
(2)D (2分)
(3)B、C (2分)
(4)A(2分)
(5)水能(1分)。理由:山地多,河流落差大(1分);降水丰富,河流水量丰富(1分);
水能是清洁的能源、发电成本低(1分)。
(6)条件:与港、澳、台临近,便于引进外资与先进的管理技术;著名的侨乡,海峡两岸
语言文化习俗相近,便于人们的往来;雨热充足,为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和旅游胜地;
交通便利,拥有福州、厦门等众多优良港口和铁路等立体交通格局;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
(4分,每点1分,答对4点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台湾海峡两岸的发展。
(1)甲表示台湾最大的河流;乙为福建最大的河流;丙为澎湖列岛;
(2)D,为台湾东北部的火烧寮地区,为我国年降水量最大的区域。
(3)由于a位于内陆,而b位于沿海,故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温度a大于b;
冬季温度a小于b;
(4)决定农业生产类型的决定因素是市场。
(5)水能资源,从地形、气候方面分析改善水能资源丰富。(6)经济发展条件从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港口等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政策、劳动力、历史基础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现在农业生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据此回答7~8题。
小题1:黑龙江省能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原因是?
①耕地面积广阔 ?②粮食单产高 ?③土壤肥沃 ?④劳动力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小题2: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
A.突出粮食种植业的优势地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B.以粮为主,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C.限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养殖业
D.发挥原料充足的优势,加强大豆榨油业和甜菜制糖业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1: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
小题1:黑龙江粮食生产的最大优势是耕地面积广,人均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
小题2:东北农业基地的发展不仅突出广阔的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种植业,且应结合农产品的加工工业,提高经济效益。
点评:难度一般,了解我国的区域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太阳系和地.. |